6月30日,湖北醫藥學院"紅色千里行"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十堰市社區脈絡,開展"清污護綠·醫路同行"雙主線行動。隊員穿梭鳳凰山健康步道,實施地毯式環境清理與健康宣教;轉戰鳳凰山公園,通過垃圾分類演示、急救技能實訓、慢性病管理課堂等多元服務,惠及周邊居民,實現生態治理與健康促進的深度交融。
山林煥新記:步道上的醫學守護
圖為實踐隊隊員健康步道徒步 張鑫瀾 供圖
鳳凰山健康步道薄霧氤氳,身著統一紅色隊服的實踐隊員們,手持垃圾鉗、環保袋,展開地毯式巡查清理。隊員們的垃圾鉗精準探入木棧道縫隙,夾出深藏的煙蒂,隊員們俯身石隙,費力夾出一個沾滿泥垢的飲料瓶。他們小心翼翼撥開枝條,半蹲著身體,耐心地將垃圾逐一夾起。這些藏在角落的垃圾不易被發現,但對步道景觀的破壞是持續的,必須清理干凈。
社區溫度場:智慧醫療照見文明之光
圖為實踐隊隊員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鑫瀾 供圖
在垃圾分類科普區,隊員們精心制作的圖文展板吸引了眾多居民駐足。隊員耐心地向一位帶著孫子的老人解釋。他指著展板上清晰的分類圖示:“您看,藥瓶、藥片、包裝盒最好分開投放,藥片投入有害垃圾桶,清洗后的藥瓶和包裝盒可以回收。”為了增強趣味性,隊員們設置了小游戲,用印有各種垃圾圖片的卡片模擬投放。
醫學院背景的隊員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人體模型前,隊員正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手臂環抱位置在臍上兩指!"突然演練現場傳來急呼:"有人噎食!"只見模擬者踉蹌后退,隊員疾步上前實施標準沖擊,三次發力后"阻塞物"應聲彈出。
圖為實踐隊隊員教授太極 張鑫瀾 供圖
公園開闊的廣場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太極課堂”在悠揚的樂聲中開場。擁有太極拳社團經驗的隊員作為領隊,站在隊伍最前方。他先演示了起勢、野馬分鬃、白鶴亮翅等基礎動作,動作舒展,如行云流水。隊員們分散在居民隊伍中,進行一對一指導,細心糾正著居民略顯僵硬的手臂姿勢。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光影,映照著專注的身影和舒緩的動作,汗水流淌,笑容洋溢,構成一幅和諧溫馨的社區健康圖景。
數據鏈時代:青春印記澆筑長效生態
湖北醫藥學院“紅色千里行”實踐隊以專業之姿開啟6月30日的守護之旅,在蜿蜒的健康步道上,隊員們手持環保鉗化身生態衛士。社區中,傳播醫學知識、傳授強身之法,踐行‘上醫治未病’的理念。此刻,拾撿過的山徑正吐納清新,指導過的居民將急救知識揣進口袋,太極收勢的余韻仍在社區回蕩。那浸透汗水的紅衣,終化作青山綠水里永不褪色的守護印記——當醫學仁心與生態脈搏同頻共振,便是青春對大地最深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