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清水北上路,緬懷先烈赤子心
6 月 28 日,紅色千里行暑期社會實踐隊踏上了意義非凡的征程,先后前往丹江口水庫安全保障指揮中心、丹江口市博物館以及金崗山陵園,通過實地學習與緬懷先烈,深入了解南水北調工程背后的奮斗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
當日上午,實踐隊來到了丹江口水庫安全保障指揮中心。在這里,隊員們認真學習了總書記的回信精神,深刻領會到“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所蘊含的重大意義與使命擔當。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為確保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和水量穩定,在科技支撐下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先進的水質監測技術、智能化的水資源調度系統以及全方位的生態保護措施,讓隊員們大開眼界。工作人員提到:“為了實現‘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我們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從源頭上保障水質,每一個數據的監測、每一項措施的實施,都關乎著北方地區人民的用水安全。”通過講解,隊員們認識到,這不僅是一項水利工程,更是一場守護綠水青山、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背后凝聚著無數建設者和守護者的心血與智慧。
隨后,實踐隊前往丹江口市博物館,重點學習丹江口市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展歷程。博物館內豐富的展品、詳實的史料以及逼真的場景復原,將那段波瀾壯闊的移民搬遷和工程建設歷史生動地展現在隊員們眼前。在參觀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為了支持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市廣大群眾舍小家為大家,毅然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為工程建設做出了巨大犧牲。一幅幅記錄移民搬遷的照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觸動著隊員們的心靈。一位講解員飽含深情地講述道:“當年,許多村民在接到搬遷通知后,沒有絲毫怨言,積極配合工作。他們帶著對故土的眷戀,踏上了新的征程,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南水北調精神的重要體現。”實踐隊成員們紛紛表示,南水北調工程的成功,離不開黨和國家的科學決策,離不開廣大建設者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庫區人民的無私奉獻,這種精神值得永遠銘記和傳承。
下午,實踐隊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金崗山陵園,對革命烈士進行默哀。陵園內莊嚴肅穆,松柏常青,隊員們整齊列隊,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全體默哀一分鐘,以表達對烈士們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在烈士紀念碑前,實踐隊成員 魏施鵬 莊重地說:“革命烈士們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生命譜寫了壯麗的篇章。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當銘記歷史,繼承和發揚烈士們的遺志,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后,隊員們參觀了烈士紀念館,通過館內陳列的文物、文獻和圖片,深入了解了丹江口地區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跡。他們在戰爭年代,不畏強敵,頑強抗爭,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些事跡讓隊員們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責任的決心。
此次紅色千里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實踐隊隊員們收獲頗豐。通過在丹江口水庫安全保障指揮中心、丹江口市博物館以及金崗山陵園的學習與緬懷,隊員們不僅對南水北調工程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更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中汲取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們表示,將以此次實踐活動為契機,把在實踐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感悟轉化為實際行動,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書寫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