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湖北醫藥學院紅色千里行社會實踐隊A隊深入十堰市丹江口市,開展“守護生命之源,青春踐行使命”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實地探訪丹江口大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隊員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的回信精神,感悟南水北調工程參與者的奉獻擔當,以青春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理念。
丹江口大壩——回信精神引領守水護水行動
清晨,實踐隊抵達丹江口大壩。這座始建于1958年的水利樞紐工程,歷經數十年擴建,如今庫容近300億立方米,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隊員們登上壩頂,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在群山之間。
在工程展示館內,巨型沙盤與歷史影像資料生動還原了工程建設的艱辛歷程。講解員動情介紹:“每一方混凝土都凝結著建設者的汗水,每一滴清水都承載著北方的期盼。”隊員們駐足凝視,被畫面中勞動者揮汗如雨的身影深深打動。
活動中,隊員們重點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的回信。回信中,總書記強調“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保護好水源地生態環境需要人人盡責”,并勉勵志愿者“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帶動更多人自覺守水護水節水”。隊員們表示:“總書記的囑托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守護一泓清水不僅是技術任務,更是政治責任。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必須以行動踐行回信精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致敬奉獻者,傳承精神火炬
午后,實踐隊走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巨型浮雕墻上,建設者群像栩栩如生,鐫刻著十萬建設者的姓名與奉獻。講解員介紹,庫區34萬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歷程,以及穿黃工程、膨脹土處理等世界級技術難題的攻克,無不彰顯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實踐隊還采訪了紀念園工作人員劉師傅,他回憶:“2014年通水時,沿線群眾自發慶祝,很多人眼里含著淚。這條渠不僅輸送了清水,更連接了南北人民的心。”隊員們深受觸動,決定將采集的影像資料制作成系列微紀錄片,讓更多人了解清水背后的故事。
午后,隊員們在水源保護宣誓墻前莊嚴承諾:“從我做起,爭當節水護水先鋒。”實踐隊指導教師潘金戈總結:“南水北調精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告訴我們,偉大事業的實現離不開人民的犧牲與奉獻。青年一代要接過精神火炬,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勇擔使命。”
實踐延伸:從丹江口到校園,讓精神持續發光
據實踐隊計劃,返校后將開展“南水北調精神宣講會”“節水知識競賽”等活動,并聯合社區開展“節水進家庭”行動。此前,團隊已通過“紅色微黨課”“微慕課”等形式,在農村文化禮堂、中小學課堂宣講黨史與工程精神。
近年來,紅色千里行社會實踐隊以“傳承紅色文化,弘揚生態精神”為初心,先后赴井岡山、紅安、長沙等地開展實踐,獲評團中央“井岡情·中國夢”優秀課題獎、全國大學生井岡山精神志愿宣講“優秀團隊”等榮譽。其“學、思、踐、悟”的實踐模式被多支高校團隊借鑒,相關活動獲中國青年網、湖北高校思政網等媒體報道。
從丹江口大壩的碧波萬頃到紀念園的精神豐碑,紅色千里行社會實踐隊以腳步丈量責任,用行動詮釋擔當。他們不僅見證了世紀工程的宏偉壯麗,更觸摸到了無數建設者用汗水鑄就的精神坐標。正如隊員們在宣誓墻上寫下的誓言:“守水有責,護水盡責,讓南水北調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