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傳統戲曲魅力,以臉譜藝術為載體激發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涵養審美認知,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成員熊露,于社區活動室面向青少年群體開展京劇臉譜主題實踐課程。
活動伊始,多幅勾勒精致、色彩鮮明的京劇臉譜掛飾集中展示,瞬間吸引了在場青少年的注意力。紅臉關羽、白臉曹操、藍臉竇爾敦等經典臉譜形象,因蘊含豐富故事背景,讓孩子們眼中滿是好奇與探究之意,為課程開展奠定良好氛圍。
課程講授環節,熊露圍繞京劇臉譜的文化內涵與工藝細節展開講解。她先向青少年介紹胭脂紅、墨色黑、石綠等傳統配色的特點,再逐一解析額頭“通天紋”、眼角“吊梢眉”等標志性紋樣的寓意,同時展示勾線筆、礦物顏料等專業繪制工具,引導大家近距離觀察、觸摸,直觀感受傳統工藝的精致。為幫助青少年理解京劇臉譜“以形傳神、以色寓意”的核心講究,她結合具體案例進行闡釋:紅色象征忠勇、白色代表奸猾、黑色寓意剛直,并以《霸王別姬》中項羽的臉譜為例,說明其額頭“壽字眉”設計既凸顯人物威嚴,又暗含悲壯命運,將色彩、紋樣與人物故事緊密串聯,讓抽象的臉譜圖案轉化為可感知的文化符號。
實踐操作階段,青少年們迫不及待拿起畫筆,在素白臉譜模具上動手創作。此前較為好動的男生,此刻專注地用勾線筆繪制張飛的“十字門臉”,生怕一筆偏差影響整體氣勢;女生則更注重細節打磨,有同學為穆桂英臉譜添加淡粉花紋,賦予角色“剛柔并濟”的獨特解讀。創作過程中,同學們相互交流討論,既保留個人巧思,又在思想碰撞中激發靈感。面對顏料暈開、線條不直等問題,大家耐心調整,反復嘗試摸索運筆力度,展現出極強的專注力與耐心。
課程臨近結束時,青少年們主動整理顏料盤、畫筆等工具,將完成的作品整齊擺放于桌面晾曬,隨后圍坐在一起逐一介紹創作思路與設計理念,分享實踐收獲。
此次京劇臉譜實踐課程,不僅是一次手工體驗活動,更是搭建起青少年親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橋梁。通過分辨臉譜色彩密碼、解讀紋樣背后的人物性格,青少年逐步領悟京劇“寓褒貶、別善惡”的文化智慧;在握筆勾勒的過程中,他們沉下心感受傳統工藝的細膩,有效緩解浮躁心態、提升專注能力。同時,青少年在配色選擇與紋樣設計中,將個人創意融入傳統樣式,既觸摸到傳統手藝的溫度,又收獲“傳統文化可創新、有趣味”的全新認知,在筆墨揮灑間悄然播下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