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紅色千里行社會實踐隊懷揣著對歷史的敬畏與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一場別具意義的實踐之旅,深入湖北醫藥學院神農山、十堰市博物館以及東風汽車博物館,探尋城市發展的密鑰,傳承紅色精神,以行動詮釋青年擔當。
神農山之行:凈山一隅,擔環保之責
清晨,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睡夢中,紅色千里行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已齊聚湖北醫藥學院神農山腳下。他們身著統一的實踐服裝,手持垃圾袋和手套,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熱忱,一場旨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垃圾清理行動就此拉開帷幕。
圖為隊員在清理垃圾。李詩彤 攝
隊員們穿梭于山林間、小徑上,認真尋找著每一個被遺落的垃圾角落。草叢中,飲料瓶、食品包裝袋等垃圾星星點點,與這青山綠水格格不入。隊員們不懼臟臭,彎腰、伸手、撿起、裝袋,動作嫻熟而利落,他們深知,每一個細微舉動都是對自然的敬畏與呵護。
圖為隊員在清理垃圾。張鑫瀾 攝
經過數小時的不懈努力,神農山宛如換上新裝,往昔被垃圾侵擾的痕跡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整潔與清新。隊員們站在山間,望著眼前的勞動成果,疲憊瞬間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滿心的自豪與滿足。他們用實際行動,在這片土地上鐫刻下青年一代的環保承諾,讓綠色發展理念在這方山水間愈發熠熠生輝,也為校園周邊的生態環境貢獻出一份堅實力量。
十堰市博物館之旅:溯歷史之源,啟教育之思
從神農山歸來后,稍作休整的實踐隊員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踏入了十堰市博物館,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精神溯源之旅。
館內,歷史的厚重氣息撲面而來。一片片詳實的展板、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宛如沉默的訴說者,將十堰從往昔到今朝的變遷娓娓道來。在十堰市博物館的志愿服務環節,隊員們化身為知識的傳遞者,為絡繹不絕的游客們義務講解南水北調工程背后的故事。
圖為隊員在講解南水北調工程。付晨陽 攝
在這里,隊員們深入了解了南水北調工程從宏偉設想到落地實施的艱辛歷程,以及其中蘊含的廉政理念與實踐智慧。每一項數據、每一個工程細節,都彰顯著國家對水資源合理調配與生態保護的堅定決心,也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一項偉大工程背后,是無數人默默付出與廉潔奉公的堅守。
圖為隊員在學習先輩精神。李詩彤 攝
通過在博物館的沉浸式學習與講解服務,實踐隊員們仿佛與歷史緊密相擁,他們從心底深處被先輩們的精神所震撼,也更加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奮斗精神的信念,要把在博物館汲取的知識養分與精神力量播撒到更廣闊天地。
東風汽車博物館之行:察工業之興,悟發展之道
帶著對汽車工業的好奇與敬仰,實踐隊員們踏入東風汽車博物館,開啟探索十堰汽車產業輝煌發展的神秘大門。
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只有在創新浪潮中勇立潮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而十堰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他們也在思考,如何將自身所學融入到未來科技創新的浪潮中,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總結展望:揚紅色風帆,續奮斗征程
當夕陽的余暉灑在歸途的路面上,紅色千里行社會實踐隊這一天的實踐活動圓滿落下帷幕;厥走^往,清晨山間的忙碌身影、博物館內專注講解的神情、面對汽車展品時的驚嘆目光,這些瞬間拼湊出一幅青年成長的絢麗圖景。
圖為隊員在神農山合照。張鑫瀾 攝
此次實踐活動于每一名隊員而言,仿若一場豐盛的精神盛宴,他們在勞動中磨礪意志、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參觀學習中拓寬視野、提升知識儲備,更從那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汲取紅色精神的磅礴力量,領悟到青年一代在時代發展中的重任擔當。隊員們紛紛表露心聲:將以此次實踐為全新起點,把所學所悟深度融入日常學習生活,全方位提升自我,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行,用青春熱血書寫屬于當代青年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