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沃野蔥蘢。為引導大學生扎根鄉土、厚植家國情懷,7 月 15 日至 20 日, 青春沃野小分隊開展社會實踐團隊,奔赴金寶縣開展為期 6 天的農田社會實踐活動,以青春之力賦能鄉村振興,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實踐篇章。
抵達實踐地當日,當地農技專家便為學生們開啟 “田間第一課”。在玉米種植基地,專家結合實物講解玉米生長習性、病蟲害防治技巧,還手把手演示施肥、灌溉的科學方法。學生們圍在專家身邊,時而認真記錄要點,時而提出疑問,求知的熱情與田間的暑氣交織。“原來玉米不同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差異這么大,這比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直觀多了。”化學專業大二學生呂秋林感慨道。
隨后的實踐中,大學生們迅速投入勞作。在辣椒種植區,他們戴著草帽、彎著腰,仔細查看每一株辣椒的生長狀況,為辣椒苗摘除病葉、清理雜草;在水稻田邊,部分學生跟著老農學習傳統插秧技巧,盡管一開始動作略顯笨拙,濺得滿身泥水,但大家相互鼓勵,漸漸掌握了要領,一排排嫩綠的秧苗在他們手中整齊排列。此外,團隊中的計算機專業學生還發揮特長,為當地農戶搭建農產品電商銷售平臺,開展直播帶貨培訓,助力農產品拓寬銷路。

“這次實踐讓我真正理解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含義。” 帶隊李村長表示,“學生們走出校園,將專業知識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既鍛煉了實踐能力,也加深了對鄉村的了解,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實踐期間,學生們還走進農戶家中,與村民深入交流,了解鄉村產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困難。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經歷與感悟,討論如何將實踐成果轉化為助力鄉村發展的實際行動。
“以前覺得種地就是簡單的體力活,親身實踐后才知道,這里面藏著大學問。” 參與實踐的學生伍文香說,“我們還幫村民設計了農產品包裝方案,希望能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出份力。”

此次農田社會實踐活動結束時,學生們將實踐過程中收集的數據、發現的問題以及提出的建議整理成報告,提交給當地政府和農戶。廣西師范大學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深化與地方合作,豐富社會實踐形式與內容,讓更多學生走進鄉村、服務鄉村,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