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赴陜西寶雞隴縣實踐團的實踐課題聚焦于一個看似小眾卻關乎民生的領域——奶山羊產業。他們試圖用年輕的視角,解碼在奶山羊背后的“經濟學”,并探尋科技發展與人文關懷的結合點。
圖一:實踐團到達隴縣國家級現代奶山羊產業園
在陜西宇農豐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智慧牧場里,實踐隊員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每只羊都佩戴著電子耳標,系統自動記錄其采食量、產奶量、運動量甚至發情狀況。“這完全顛覆了我們過去對養殖業‘臟累苦’的刻板印象,數據化管理讓養殖變得如此精準和高效!”隊員楊昊東感嘆道。無人機巡檢、自動清糞系統、智能化環控……這些高科技應用讓同學們切身感受到了現代農業的“科技感”。
圖二:團隊成員與宇農豐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談話
然而,科技的普及并非一帆風順。在走訪中,隊員們也發現,高昂的設備投入成本和后續維護費用讓許多中小養殖戶望而卻步。如何讓先進的科技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同學們思考的重點。
圖三:隴縣奶山羊養殖戶正在進行羊群管理
調研不僅是技術的觀察,更是人與情的交流。隊員們幫助養殖戶清理羊舍、喂養羔羊,在勞動中體驗行業的艱辛。他們聆聽了一位位“羊倌”的奮斗史,記錄下他們對政策的期盼、對市場的擔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隊員徐沁蕓在實踐日記中寫道:“產業鏈上的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家庭和勞動者的汗水。我們的報告,不僅要冷冰冰的數據,更要有暖融融的人文關懷。”
圖四:實踐團成員深入調查隴縣奶山羊養殖戶相關情況
這份兼具技術深度與人文溫度的調研,旨在為奶山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份來自青年學子的獨特洞察,讓產業的發展之路既能插上科技的翅膀,也能飽含泥土的芬芳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