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傳承遇見AI未來!讓傳統文化與科學夢想齊飛!
指尖傳承遇見AI未來!讓傳統文化與科學夢想齊飛!
煙臺大學——孫胤哲
當非遺剪紙大師的巧手剪開千年時光,當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紗在課堂掀起一角,再輔以大氣壓強的震撼親歷——社會實踐日,為孩子們鋪就了一條連接古老智慧與尖端科技的星光大道!快跟隨鏡頭,感受傳統與未來交織的奇妙課堂!
第一節課的鈴聲,如同開啟寶藏的秘鑰。當剪紙非遺文化傳承人帶著紅紙與剪刀走進教室,孩子們清澈的眼眸瞬間被點亮。
一張紅紙的千年故事:傳承人奶奶指尖翻飛,伴隨著娓娓道來的歷史:從祈福納祥的窗花,到寓意吉祥的生肖,從北方粗獷的“抓髻娃娃”,到南方細膩的花鳥蟲魚。孩子們驚嘆于“鋸齒紋”、“月牙紋”這些小小符號里蘊藏的智慧,原來每一道剪痕都是先民對美好生活的深情吟唱。
理論浸潤心靈,實踐方能刻骨銘心。第二節課,紅紙與剪刀分發到每個孩子手中,教室瞬間化作創意工坊。
從笨拙到綻放的奇妙旅程: 起初,折疊的困惑、下剪的猶豫在所難免。但在傳承人手把手的點撥下——“對折要壓平,剪弧線要慢轉”——孩子們漸入佳境。專注的小臉微微泛紅,剪刀的“咔嚓”聲匯成悅耳樂章。當小心翼翼展開作品的瞬間,無論是一顆略顯歪扭的五角星,還是一只憨態可掬的小兔子,成功的喜悅與創造的驕傲都寫滿了每張小臉。窗臺上很快被形態各異的剪紙作品點綴,古老的技藝在稚嫩的指尖重新煥發生機,這或許就是文化傳承最動人的模樣。
課堂氣氛在第三節迎來核爆級升溫——認識人工智能(AI)!這節讓孩子們翹首以盼、日日追問的“明星課”,終于揭開神秘面紗!
“老師,AI比奧特曼還厲害嗎?”——最天馬行空的期待: 當老師展示AI如何識別圖片中的恐龍、翻譯外語、甚至創作詩歌時,孩子們的小嘴張成了“O”型。
“AI助手,請講個成語故事!”——沉浸式互動體驗: 孩子們通過簡單指令與教育類AI助手對話,讓它講故事、解數學題、甚至生成一幅“未來校園”的圖畫。親手“指揮”AI完成任務的成就感,讓教室沸騰。
“機器也會學習?”——初探AI的奧秘: 老師用生動的比喻解釋“機器學習”——就像教小寶寶認蘋果,看多了就記住了!孩子們嘗試給AI“喂”不同圖片訓練它識別貓狗,當AI成功認出“新朋友”時,掌聲雷動。更重要的是,老師引導思考:“AI這么聰明,它會完全取代人嗎?” 一場關于“人類智慧與機器協作”的童言討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課程的壓軸高潮,來自一場穿越三百五十年的科學盛宴——馬德堡半球實驗!
穿越時空的“拔河”賽: 老師首先用動畫重現了1654年德國馬德堡市的盛況:十六匹馬都難以拉開抽成真空的兩個銅半球!孩子們瞪大眼睛,滿臉不可思議。理論太抽象?那就讓身體來感受!
“一二三,用力拉!”——親歷大氣壓的洪荒之力: 當兩個小小的模擬半球被抽氣泵緊緊“吸”在一起,真正的挑戰開始!孩子們分成兩隊,化身“小馬駒”,緊握繩索,小臉憋得通紅,雙腳用力蹬地,喊著號子拼命向后拉!“加油!加油!”的助威聲震耳欲聾。然而,小小的半球紋絲不動,如同被無形的巨手牢牢按住!
“哇!空氣的力量這么大!” 當老師輕輕旋開氣閥,隨著“嘶”的一聲進氣,半球應聲而開。剛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法撼動的“鐵壁”,此刻輕松分離。這震撼的對比,讓“大氣壓強”這個抽象概念,化作孩子們心中無比真實、永生難忘的力量體驗。 科學的神奇與嚴謹,在這一刻深深烙印。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