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筑牢數字盾牌,守護網絡晴空實踐團,針對阿拉爾市新苑社區、朝陽社區、金魯學府、新苑名豪等居民區的網絡安全需求,開展主題宣講實踐活動,以多樣化形式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助力構建清朗網絡生態。
主題海報張貼強化視覺警示
籌備階段,實踐團梳理阿拉爾市近年網絡詐騙數據:釣魚鏈接、虛假購物退款占比超六成;面向居民的問卷顯示,超七成受訪者遇過陌生鏈接或客服來電,近半老人因“看不懂操作”不知如何應對。基于此,團隊鎖定“警惕釣魚鏈接”“保護支付密碼”等核心主題,聯合藝術學院設計宣傳物料,經網安民警審核后落地執行。
海報設計融合視覺心理學:左側紅色區塊以“釣魚鉤勾連手機”插畫搭配“陌生鏈接勿點”警示,觸發警覺;右側綠色區域用鎖形圖案詮釋“密碼定期更換”,強化安全認知。新苑社區老年居民居多,海報字體特意放大;朝陽社區緊鄰商業街,海報重點提示“公共WiFi風險”。
實踐團劃分4個小組,靶向社區公告欄、活動中心、小區出入口等人流密集區,在各社區公告欄、活動中心及小區出入口等人員密集區域,規范張貼網絡安全主題海報。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社區公告欄張貼網絡安全主題海報。李坤旭 供圖
宣傳單頁發放普及實用知識
宣傳單頁發放聚焦“實用”與“易懂”。正面拆解冒充電商客服、虛假中獎、刷單兼職三類高發騙局,以連環畫式插畫還原“假客服誘導點鏈接”“中獎先繳手續費”的詐騙流程;背面匯總10條防護建議,涵蓋“公共WiFi不登金融賬戶”“快遞單涂碼再丟棄”等可操作指南。
單頁發放時,成員遵循“一講二問三提醒”模式:向年輕人剖析刷單騙局的“返利陷阱”,現場展示騙子如何通過“小額返利”獲取信任,再誘導大額投入;給老人解釋虛假中獎的“零成本誘惑”,結合本地案例說明“中獎電話十有九騙”。為期3天的發放行動,累計送出5000份單頁,覆蓋四個社區超2000戶家庭。回收的200份問卷顯示,83%的居民能準確復述至少2條防護建議。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發放網絡安全知識傳單。李坤旭 供圖
案例宣講互動揭示詐騙套路
面對面宣傳環節,實踐團結合近期真實案例,講解“虛假購物退款”“冒充電商客服”“中獎信息詐騙”等詐騙類型的運作套路,剖析騙子獲取信息、誘導操作的關鍵環節,呈現網絡陷阱特征與危害。
新苑社區居民張大爺在互動中說:“以前接到‘訂單失效要退款’的電話就慌,總想著趕緊處理,現在知道得先去官方平臺核實,不能隨便點鏈接,這宣講太實用了。”朝陽社區的王女士也反饋:“小區里常看到刷單小廣告,聽完‘先返利再套錢’的套路分析,才明白都是騙局,以后肯定不會信了。”新苑社區居委會評價:“這些年輕人的宣傳形式接地氣,海報看得懂、傳單記得住、案例聽得進,最近不少居民主動咨詢網絡安全問題。”
圖為實踐團成員結合真實案例向居民開展網絡安全宣講。李坤旭 供圖
實踐團成員表示:“看到居民能主動說出‘冷靜識別、多方核實’的防范技巧,還會提醒鄰居注意陌生鏈接,覺得付出特別有意義。”(通訊員 李坤旭 趙依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