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文博史者團隊與安徽博物院開展“尋脈文都:桐城派大揭秘”與“尋跡明風:解碼中都氣象”雙主題社會教育課堂,通過學術講解、手工實踐與展廳實證的三維聯動,為青少年構建傳統文化深度認知體系。活動由我院“文博史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聯合博物院共同實施,開創博物館教育新模式。

上午課程聚焦桐城派文化傳承,團隊以桐城文廟為起點,闡釋地理環境對學派形成的影響,系統梳理桐城派發展脈絡,重點剖析姚鼐“義理、考據、辭章”理論體系及其文學貢獻,并深入探討該學派禮讓文化在古代社會的實踐價值。為強化文化內化,課程增設“詩文燈籠”手作環節,學員將經典篇目謄寫于燈籠絹面,通過傳統工藝實現文本記憶的活化傳承。

下午課程深度解碼明中都營造技藝,全面介紹明中都建城歷程、文化地位及建筑特征,專題分析深雕工藝對建筑形制的革新性影響,結合傳統文化與宮廷建筑的融合案例展開跨時空對話。在“彩繪團扇”創作實踐中,學員提取傳統建筑元素進行藝術再創作,現場涌現多件融合歷史底蘊與現代審美的個性化作品,彰顯青少年對傳統智慧的創造性理解。
每課均配套展廳實證教學,組織學員參觀對應文物展品,通過實物細節觀察驗證課堂理論,形成“學習-驗證-反思”認知閉環。現場提問互動率高,學員主動比對姚鼐手稿真跡、徽派建筑構件等實物史料,實現抽象知識的具象轉化。活動突破單向知識傳授模式,以三重文化浸潤路徑——學術深度支撐、手工實踐轉化、文物實證強化——推動傳統文化深度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