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由青島農業大學園林與林學院14名學生組成的青島農業大學園林與林學院“花兒與少年”之“丹青繪運河·三韻賦新篇”,赴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鎮實踐服務團于2025年7月29日至8月7日開展為期10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活動圍繞墻繪創作、文旅調研、宣傳推廣等內容展開,旨在為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鎮的文化建設與旅游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四女寺鎮作為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不僅有被譽為“北方都江堰”的四女寺水利樞紐工程,還傳承著深厚的禮孝文化和運河文化。近年來,四女寺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努力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為摸清當地實際需求,團隊通過查閱四女寺鎮政府官網、文旅部門等公開資料,梳理出當地以運河文化、孝德文化為核心的資源稟賦,以及在鄉村風貌提升、文旅推廣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團隊成員積極與四女寺鎮政府工作人員進行對接,明確墻繪創作的重點區域,并以四女寺鎮獨特的運河文化作為靈感設計墻繪內容,力求將傳統故事轉換為生動的視覺語言.
實踐團抵達四女寺鎮后便迅速投入工作。在墻繪繪制與修復任務中,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分工明確。成員們累計完成200余平方米的新墻繪繪制和300余平方米的舊墻繪修復工作,并利用AR技術,讓靜態畫作與數字科技碰撞出奇妙火花,為傳統文化傳播注入現代活力,讓老街巷煥發出了新光彩。

圖為實踐隊員繪制墻繪。陳怡如供圖
8月2日,實踐團前往四女祠、武城縣大運河展廳和四女寺水利樞紐參觀學習,并邀請當地優秀黨員代表、四女寺孝親文化傳承人王合平為團隊成員講述四女孝親的感人故事及運河文化的發展脈絡。在四女寺水利樞紐,成員們領略了水利工程的宏偉,更全面的認識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成員們紛紛表示,這些參觀學習活動讓自己受益匪淺,也更加堅定了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

圖為當地優秀黨員講述四女孝親的故事。陳怡如供圖
調研則聚焦當地運河文化、孝德文化等課題展開,實踐團采用調研問卷、實地考察和面對面訪談的形式,深入了解四女寺鎮的文化特色、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村民對文化建設的需求。團隊成員累計發放問卷100余份,訪談村民20余人,依據調研結果給出針對性建議。并通過短視頻、直播、圖文推送等形式,充分利用小紅書、微信公眾號、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推廣當地特色景點。累計發布短視頻與圖文40余條,總瀏覽量30000余次,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

圖為實踐隊員合照。陳怡如供圖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青島農業大學園林與林學院“花兒與少年”之“丹青繪運河·三韻賦新篇”赴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鎮實踐服務團以實際行動為四女寺鎮的鄉村文化建設貢獻了力量,黨委委員組織委員黨建辦主任郭程表示:“這些大學生帶來的墻繪讓鎮上的老街區煥然一新,他們的宣傳也讓更多人知道了我們四女寺的文化,為我們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年來,青島農業大學園林與林學院“花兒與少年”實踐團多次參與“三下鄉”活動,足跡遍布多個鄉村,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好評。未來,“花兒與少年”實踐團將繼續關注鄉村發展,持續開展各類實踐活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讓青春在鄉村的廣闊天地中綻放絢麗之花。(通訊員 陳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