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泖田金穗”調研小隊懷揣著探索的熱情,深入上海松江區泖港鎮田黃村的田間地頭與產業核心。他們以地理標志產品“松江大米”為軸心,展開了一場聚焦產業鏈條、探尋金融賦能可能的深度實踐調研。從稻浪翻涌的源頭到現代化的加工儲存環節,青年學子們用腳步丈量產業,用心觸摸發展脈搏。
田黃村:觸摸融合活力與金融瓶頸
調研首站,小隊走進了充滿生機的田黃村,與當地農戶代表、黨總支副書記、市紀委監委駐村選調生和田黃村村民委員會委員進行了深度訪談。了解到該村“一條主線、兩翼齊飛、三產融合”的發展規劃成效顯著,高端農產品大米、螃蟹等供不應求,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體驗鄉村魅力,形成了產業與文旅相互賦能的良好態勢,更被評為2021年度美麗鄉村示范村。

據訪談了解,金融支持在田黃村的鄉村發展中呈現出獨特特點。2023年7月上海市金融工作黨委的鄭書記駐村后,積極探索金融與農村的結合路徑。金融機構與村集體的結對共建以金融知識宣傳等間接支持為主,直接支持多為資金捐贈。
從產業主體的金融需求來看,村中產業對接成熟企業如松林米業,因運營穩定、銷售渠道完善、資金流動性充足,無需金融支持;家庭農場規模較小,暫未產生大額資金需求。同時,家庭農場主能享受農藥補貼、保險補貼以及個人社會保險補貼,這些補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其資金壓力。
然而,發展的挑戰同樣清晰可見:土地性質限制較為嚴格,大部分土地嚴禁用于非農建設。這一政策導致了鄉村旅游關鍵配套設施的缺失,阻礙了當地文旅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另外,農村一方難以形成對金融產業的反向促進作用,導致金融資源與農村發展需求的融合缺乏可持續的動力支撐,鄉村產業普遍缺乏金融“造血”能力,成為制約產業進一步升級壯大的關鍵掣肘。

在實地調研方面,調研小隊實地考察了村史館,在駐村選調生的講解下深入了解村莊發展脈絡;走訪了吾舍農場和泖田濕地,感受其生態與文旅融合的成功實踐;深入田間地頭,直觀了解作物的種植狀況;還看到了“金融+”駐村幫扶政策在村里落地的具體體現——金融知識宣傳亭。田黃村之行,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生態價值轉化為產業動能的美好圖景,同時也真切觸碰到了金融資源供給不足這一制約鄉村產業騰飛的現實瓶頸。
泖港糧庫:見證科技賦能下的品質堅守
帶著田間的泥土氣息與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小隊一行來到承擔重要儲備與加工任務的現代化泖港糧庫。糧庫黨支部書記與糧食與物資儲備部經理熱情接待了隊員們,并帶調研小隊實地參觀了核心加工區域,讓大家得以近距離觸摸糧食產業現代化的脈搏。

據介紹,泖港糧庫為國有糧庫(松糧大米),隸屬中良實業有限公司,不直接參與經營決策,專注于儲存與加工工作。在價格制定方面,收購環節嚴格遵循國家最低保護價執行,收購對象以家庭農場為主;銷售價格則由母公司統籌制定,并會根據市場行情動態調整。
在風險保障上,糧庫的母公司統一為其購買了政策性保險和商業險,近年未出現重大損失。而在設備升級方面,2023年糧庫的生產線進行過改造升級,資金來源于母公司自有資金,糧庫本身并無融資權限。

泖港糧庫的現代化程度遠超隊員們的預期。在儲藏方面,糧庫不僅依靠空調控溫,更采用了綠色充氮氣調保鮮技術。糧庫負責人詳細解釋,雖然這項技術的投入成本高于常規儲存方式,但其優勢在于卓越的防蟲效果和保鮮能力,確保每一批出庫的大米品質始終如一。這背后,是國企對“保障糧食安全”的無聲堅守與責任擔當。

而在加工環節,同樣彰顯著高度的現代化水平。糧庫引入國際領先的日本佐竹設備,配合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作業,大米加工效率顯著提升,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科技賦能農業加工的強大力量。
松江大米展示館:感知品牌建設的藍圖
調研的最后一站,小隊來到了松江大米展示館。這里系統陳列了松江大米的多個優質品種,如早熟優質的“松早香1號”、米香濃郁的“松香粳1018”等。通過詳實的圖文資料、產品實物展示以及各銷售點介紹,隊員們得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松江大米”品牌建設的歷程、現狀與未來規劃。展示館猶如一個窗口,將松江大米從優良品種選育、生態種植理念到品牌營銷推廣的全貌呈現出來。
循鏈溯源:感悟協作與挑戰
從田黃村的三產融合,到泖港糧庫的科技賦能與品質堅守,再到展示館的品牌形象塑造,泖田金穗小隊的調研行程,清晰地勾勒出一條緊密協作的松江大米產業鏈。隊員們親身感受到了各個環節的專業分工與協同努力,也深刻體察到產業鏈上下游在品牌知名度提升、金融資源有效對接、信息高效協同等方面所面臨的共同挑戰。這場深入產業鏈腹地的實踐,為青年學子理解“金融賦能產業”的復雜性與可能性,提供了無比珍貴的田野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