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8月2日,山東大學“山東棋院”創新創業實踐團隊赴上海、杭州等地,對國內知名大型棋類文化綜合體開展線下實地調研。此次調研以“弘揚中華優秀棋類文化,推動傳統棋藝現代轉化”為核心,深入挖掘棋類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現狀,旨在為“山東棋院”建設注入傳統文化底蘊與時代創新精神。
調研圍繞“高校智慧賦能‘山東棋院’,傳承棋類文化”這一主題,針對當前棋類文化綜合體普遍存在的技術滯后、運營模式單一、文化內涵挖掘不足等問題,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新路徑。
團隊成員龍如歡對上海棋牌博物館進行了專項調研,這座博物館以豐富的藏品和互動體驗著稱,珍藏了唐代陶制圍棋子、宋代琉璃棋子等1200余件珍貴文物。該博物館不僅注重靜態展示,還通過AI對弈、高科技投影棋盤等互動裝置提升參觀體驗,并設計創意蓋章吸引年輕游客。龍如歡提出,應進一步借助科技手段推動棋類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領略棋藝背后的文化魅力。
團隊成員張馨馨則系統梳理了國內大型棋類文化綜合體的發展現狀。她指出,盡管國內已建成超50家棋類綜合體,但普遍存在技術滯后、運營僵化、資源挖掘不足等問題。以上海棋牌博物館和杭州智力大廈為例,她總結了數字化賦能、“賽事+”體系、文化資源保護等發展方向。同時,她以中國棋院杭州分院“天元大廈”為例,分析了其“以樓養棋”模式的優缺點,強調技術需從基建階段植入,文化資源應轉化為市場化產品鏈。她強調,“山東棋院”應立足文化根本,融合前沿技術,打造集賽事、教育、文化、旅游于一體的棋類文化新地標,實現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的雙贏。
聚焦杭州智力大廈,團隊成員吝依卓詳細調研了其功能分區與賽后運營規劃。該大廈賽事期間承接高規格智力運動賽事,平日則轉型為市民文化體驗空間。吝依卓指出了杭州智力大廈成功的“科技賦能+賽事驅動”雙重模式,為“山東棋院”的硬件建設與功能規劃提供了重要參考。其智能管理系統和產學研生態模式,也充分體現出科技賦能傳統文化傳播的先進理念。
此次調研不僅為“山東棋院”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更探索了傳統棋藝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路徑。作為全國首個深度融合“產學研教”的大型棋類文化綜合體,“山東棋院”將充分吸納此次調研成果,依托高校資源,深入開展文化資源整理、數字化保護與文創開發,構建“文化為魂、科技為用、教育為本、旅游為翼”的生態體系。這不僅體現了山東大學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的使命擔當,更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為傳統棋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與青春力量。
文/閻國婷 王睿霆
圖/龍如歡 張馨馨 吝依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