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7日,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黨員服務中心在桐鄉市開展暑期社會實踐,通過參觀紅色場館、感受人文藝術,完成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紅色尋根與實踐探索之旅,深刻感悟傳承與創新的力量,堅定青年學子的時代使命。

首日,實踐團隊開啟“紅色尋根”第一站,走進徐肖冰紀念館和侯波攝影作品展。透過兩位攝影家用鏡頭記錄下的珍貴歷史照片,團隊師生仿佛穿越時空,近距離感受革命年代的烽火歲月。鏡頭是他們的槍,膠片是他們的陣地,這些影像不僅定格了時代風云,更彰顯出共產黨人深入骨髓的赤誠與擔當。

隨后,團隊來到桐鄉革命烈士紀念碑和展館,鞠躬默哀,緬懷先烈。展館內的革命文物與英雄事跡,讓師生們深受觸動。成員們感慨道:“這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我們要從革命先輩的事跡中汲取力量,勇擔時代使命。”

次日,實踐團隊開啟了融合紅色精神、科技前沿與人文厚度的探索。清晨,大家走進桐鄉市紅色教育中心,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幅幅歷史圖片、一段段影像資料,訴說著桐鄉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透過這些承載歲月記憶的展品,我們深刻感悟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沉浸式回溯黨組織帶領群眾奮斗的光輝歷程,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進一步堅定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

下午,實踐團隊走進豐子愷故居“緣緣堂”。這座歷經抗戰烽火的江南建筑里,先生描繪民生疾苦、傳遞革命信念的畫作與手稿,既彰顯“文藝為人民”的初心,也傳承著與民族共命運的紅色基因,讓我們深切感悟藝術與革命精神相融。

實踐的最后一天,團隊來到王會悟紀念館。館內大量珍貴的歷史實物、照片及文字說明,全方位展現了這位中共一大“衛士”波瀾壯闊的一生。大家詳細了解到王會悟在中共一大召開過程中,負責后勤保障,在會議遭遇干擾時果斷建議轉移至嘉興南湖,并在游船上望風放哨,以智慧和勇氣確保會議順利進行,為黨的誕生立下不朽功勛。參觀過程中,王會悟生前使用過的旗袍、手提箱、筆記本等老物件,生動展現了她為共產主義事業無私奉獻的一生,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在紅色場館中致敬革命先輩,傳承紅色基因;在人文藝術中體會家國情懷,汲取精神養分。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把學習感悟轉化為實際行動,把個人理想融入時代發展,用青春和汗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