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保護,不僅關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更關乎現代社會的滋養與啟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自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旅游新業態是當前的新興業態之一,具有重要的發展潛力,對于鄉村振興、經濟發展意義重大。為探索旅游新業態背景下非遺活化新生的途徑,廣西師范大學“金繡前程”瑤族織繡調研團隊于2025年2月16日前往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深入當地群眾進行訪談交流,聽取民生建議,結合瑤族織繡在當地的傳承發展現狀,思考瑤族織繡創新傳承的路徑。
圖為調研團隊采訪金秀當地居民。張婷 供圖

圖為調研團隊采訪金秀當地居民。黃梅熙 供圖

圖為調研團隊采訪金秀當地居民。張婷 供圖

圖為調研團隊與非遺傳承人龐伊蔓交談。張婷 供圖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需要青年人為非遺傳承注入青春力量。在本次社會實踐調研中,“金繡前程”瑤族織繡調研團隊主要采訪了當地的群眾,了解關于瑤族織繡傳承與創新的現狀、旅游新業態與瑤族織繡融合的看法,并查看了當地文獻資料,思考瑤族織繡與旅游新業態融合推廣的可能性。團隊成員一致表示,在本次調研結束后將進一步完善所收集到的材料并進行詳細分析,為探尋瑤族織繡創新傳承的路徑提供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