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茶產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面臨著品牌缺乏、市場競爭加劇等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對茶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指出 “要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起來,過去茶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今后要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為深入探究科技賦農對茶產業的價值所在,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一葉茶”社會實踐隊于2025年1月10日前往日照南湖馬陵春茶業有限公司,開展了一場以“科技賦農”為中心的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考察和學習,深入了解茶產業的生態種植模式,探尋科技與農業生產的緊密結合點。
初識茶產業全貌,了解茶園生態科技理念
實踐隊員抵達日照南湖馬陵春茶業有限公司后,實踐隊員首先對公司負責人進行了深度訪談,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公司理念與經營現狀。負責人表示,馬陵春茶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在茶葉生產過程中,始終秉持以林養茶的生態茶園理念與先進的科技理念。茶園內種植大量的花草樹木,如松樹、柏樹、蘭花等,美化茶園環境、夏季遮陰、冬季防風的作用有效實現生態理念。科技理念的有效施行如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設備,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統和土壤養分監測設備等,實現了對水肥的精準控制,提高了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實現了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圖為相關負責人與實踐隊員進行交流訪談。盧淑敏 供圖
洞察茶園科學布局,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雙贏
隨后,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隊員走進了馬陵春的茶園。茶園里,實踐隊員觀察到茶園的茶樹排列得非常整齊,每一排都筆直地延伸;茶樹之間的間距適中,茶園的頂部覆蓋了透明的塑料薄膜,形成溫室效應,使得茶園內部溫暖濕潤,為茶樹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同時,塑料薄膜能有效阻擋外界的惡劣天氣,保護茶樹免受傷害。在陽光的照射下,茶園內部明亮通透,茶樹葉片翠綠欲滴,充滿了生機。
茶園的四周設置了透明的玻璃窗戶,巧妙地引入了自然光。提高了茶園的采光效果,使得管理人員能夠清晰地觀察到茶樹的生長狀態,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存在的問題。茶園的整體布局體現了現代農業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從茶樹的種植到養護管理,每一個環節都確保了茶葉的產量和質量,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圖為茶園內部布局。盧淑敏 供圖
了解茶產業高科技、高質量發展舉措,學習茶樹種植及越冬知識。
隨著實踐的深入,實踐隊員了解到,公司所生產的有機綠茶、紅茶原料全部來自本公司茶園。公司積極推廣茶葉無性系育苗繁育技術,組織實施了“生物菌+秸稈”、“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控”示范項目,有效帶動了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隨后在負責人胡宗海經理的帶領下,實踐隊員深入茶園,近距離觀察了茶樹的生長情況。胡經理詳細講解了茶樹的種植、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識。他提到,通過科學打藥、季節性減少打藥次數等措施,不僅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減少了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同時,茶園還利用生物肥料和生物菌劑,提高了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在茶園中,實踐隊員們還學習了如何識別茶葉的成熟度、如何正確采摘等技巧。胡經理還向實踐隊員們介紹了茶園越冬管理的相關知識。他提到,農民在找不到凍害原因時,往往忽視了越冬水澆水時間的重要性。大雪前后澆水,可以有效防止倒春寒對茶樹造成的凍害等等。

圖為實踐隊員觀察茶葉生長情況。高文婧 供圖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通過此次調研,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茶葉產業的魅力和挑戰,深入了解了茶葉產業的各個方面,包括生產、加工等環節。通過實地調研,實踐隊員深刻認識到科技賦農的重要性。科技是推動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民收入的關鍵力量,應該積極擁抱科技,推動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在未來,科技將繼續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推動生態茶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助力。(通訊員 翟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