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工學院寒假社會實踐】——盤扣技藝創新發展,傳統工藝放新光彩
五千年的歷史,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華夏兒女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便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為了響應山東促優質文化資源進校園政策,推動文化教育融合發展,增強曲園學子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社會責任感。2025年1月17日,"盤龍扣鳳,蓮韻非遺"實踐隊在日照五蓮縣的劉氏盤扣非遺工坊開展了以劉氏盤扣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圖一為部分團隊成員與孫明秀師傅一同展示盤扣作品 梁麗云攝
劉氏盤扣作為省級非遺項目,其傳承人劉冬梅一直致力于盤扣技藝的傳承和傳播。她不僅將盤扣技藝與青花瓷結合,以“制作精巧、寓意吉祥、款式豐富”為特色的“瓷韻”系列多功能布藝包在山東省旅游商品大賽中榮獲金獎,還不斷創新,例如在龍年將至時,與團隊一起創作出二十多款造型各異的龍年盤扣,并做成可隨身佩戴的飾品,深受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這些龍盤扣將龍的姿態、神態,甚至龍鱗細節盡數詮釋,或憨態可掬,或威風凜凜,盡顯莊重大方,為新春增添了特別的儀式感與氛圍感,也讓人們看到了傳統盤扣與現代審美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圖二為多功能布藝包 黃思宇攝
劉氏盤扣制作工藝講究,從最初挑選優質的棉線、綢緞等原材料,到精心設計圖案,再到通過盤、繞、編、縫等多道復雜工序制作成型,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歷經數代傳承,劉氏盤扣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融入了更多時代元素和地域特色。
圖三為龍年盤扣 黃思宇攝
在日照五蓮縣的劉氏盤扣非遺工坊,日照市劉氏盤扣文化傳承有限公司設計師,劉氏盤扣制作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孫明秀師傅介紹了這一傳統技藝背后的故事。正如孫明秀師傅所說的:“盤扣雖然小,但是格局大、視野廣,必須傳承下去,還得傳播出去。”孫明秀師傅在采訪過程中親自示范了如何制作一個小葫蘆盤扣,一條普普通通的盤條在孫師傅一圈一圈的纏繞和一針一線地縫制下變成了一個精美的小葫蘆。
圖四為小葫蘆盤扣 梁麗云攝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盤扣制作面臨著諸多挑戰。孫明秀師傅坦言,盤扣制作麻煩,費時間費力氣,也不能很快就掙錢。我們想更好地傳承盤扣,不能光讓別人靜下心來,還得想辦法把它變成生產能力、賺錢的本事,讓更多人就業、致富。盡管困難重重,但孫明秀師傅從未想過放棄。為了讓盤扣技藝得以傳承,她積極走進學校、社區開展講座和培訓,還利用互聯網平臺展示盤扣制作過程,吸引了不少網友關注。
圖五為團隊成員采訪孫明秀老師 黃思宇攝
日照市的盤扣文化,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與光彩,成為日照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我們期待著盤扣文化在未來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為人們帶來更多的美好與驚喜。
圖六為團隊成員與孫明秀師傅的合照 黃思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