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海洋漁業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智慧,探索著轉型升級的新路徑。為了解當前海鮮市場的供應情況、消費趨勢以及藍色食物(海洋食品)在“大食物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變廢為寶”社會實踐隊于1月13日前往日照海鮮市場進行實踐調研,此次實踐不僅是一次對海洋漁業發展現狀的深入調研,更是一次對未來海洋漁業發展的美好憧憬。
實踐隊伍首先充分學習了“大食物觀”的相關理論知識。“大食物觀”的提出,指導人們要從更廣的視野、更高的站位去審視和規劃食物的生產與供給,從而實現食物來源的多元化、營養結構的均衡化。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作為藍色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海洋漁業,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歷史使命和時代價值。近年來,隨著海洋生態環境的持續變化全球海洋資源的日益緊張,傳統海洋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海洋捕撈業資源衰退,漁業產量增長乏力;另一方面,海洋養殖業在發展迅速的同時面臨著環境污染、疾病防控、種質退化等多重問題。
實踐隊員們于1月13日來到日照石臼海鮮市場,被琳瑯滿目的海鮮產品包括魚類、蝦類、貝類等所吸引。隊員們分頭行動走訪了多個攤位,與攤主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當前各類海鮮的產地來源、價格以及銷售等情況。據海鮮市場中一位攤主介紹,目前市場上的海鮮供應充足,價格親民,深受消費者歡迎。特別是一些本地捕撈的海產品,如扇貝、牡蠣等,品質上乘,深受市民喜愛。

(圖為實踐隊員向攤主了解海鮮銷售情況。程文陽供圖。)
除了了解市場供應與銷售情況,實踐隊伍在走訪過程中深入了解每類海鮮的營養價值,從攤主口中獲得相關可信的信息,同時還關注消費者對海鮮的需求和偏好。實踐調研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海鮮的品質和營養價值。一些高品質、高營養的海鮮產品,如海參、鮑魚等,雖然價格較高,但仍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這表明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綠色、高品質食品需求的日益增長,海洋漁業在豐富食物種類、提升食物營養價值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伍還深入了解了藍色食物在“大食物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僅了解到海洋動物蛋白質中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能夠有效改善居民的膳食結構,還知曉了海洋食物生產系統在空間資源占用、水資源消耗、化肥及飼料使用等方面的節約效應十分顯著,有利于減少對陸地資源環境的消耗。

(圖為實踐隊員與攤主進行深度訪談。程文陽供圖。)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隊伍深入了解了日照當地漁業和海鮮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還使隊員深刻認識到“大食物觀”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隊員們紛紛表示,將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為推動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貢獻自己的力量。堅信在“大食物觀”的指引下,海洋漁業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更大力量。(通訊員 程文陽)

(圖為變廢為寶社會實踐隊員合影。程文陽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