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為在四川省底洞鎮中學校的學生們心中根植下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8月5日,蜀光支教隊在繪畫課和語文課中融匯傳統文化因素,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楊婧向同學們教授扁鵲相關知識
語文與傳統文化緊密相聯,是學生們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語文課上,支教隊員楊婧講授傳統寓言故事《扁鵲治病》,幫助同學們深入了解成語“諱疾忌醫”的來源與含義,同時,寓學于樂,邀請學生們分角色扮演故事人物,互動性更強,讓學生們在互動中對于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具有參與感、獲得感。除此之外,楊婧采用“寫病例”的方式拆分課文,富有條理性,極大地調動學生們對于傳統寓言故事的積極性,進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宣揚優秀傳統文化。
張艷茹細心幫助學生糾正問題
學生在繪畫課上開心創作
傳承傳統文化,體驗國學魅力。支教隊員張艷茹帶領同學們在繪畫課中感悟京劇藝術,享受國學之美。在課程正式開始前,張艷茹用生動的京劇片段——《貍貓換太子》引出相關知識。視頻中,臉譜豐富,管弦交加,演員動作流暢,一氣呵成;課堂上,同學們聚精會神,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張艷茹通過視頻與提問相結合的方式,向同學們教授京劇的表現手法、人物角色以及歷史由來。同學們有感而發:“京劇作為我國的三大國粹之一,是中國的國劇,我們應該認真了解并努力傳承。”隨后,張艷茹自然地將課程帶入正題“京劇臉譜”。多樣的臉譜譜式,意味深長的臉譜顏色,以簡單易懂、融會貫通的方式輕松講解。同學們深受啟發,受益良多,并立志成為正直無私的人。在后續的繪畫過程中,同學們大顯身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一幅幅截然不同、風格多樣的絢麗臉譜呈現在支教隊員們眼前,彰顯出孩子們多彩個性。學生們在親自繪畫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京劇臉譜的獨特美麗與藝術價值。
傳統文化如瑰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上下兩千年的歷史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匯聚歷朝歷代的精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應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蜀光支教隊秉持這種理念,不斷打磨課程內容,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到日常課程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與弘揚者。
作者:張艷茹 姜姝羽 楊婧
攝影:李雨宸 楊婧
后期:李雨宸
責任編輯:王諾婷 張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