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后,張學良及其率領的東北軍奉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撤出東北,遷至西北,致使大片國土淪陷,一直受到全國民眾不斷高漲的抗日情緒的壓力。在與紅軍作戰中,東北軍又屢次失利,部隊不滿情緒日益增長。而蔣介石便將預備征討兩廣的中央師悉數北調,用來剿共,并準備將張學良將軍的部隊調離,把南方的中央軍調到陜西和甘肅去對付紅軍。而張學良將軍在1936年4月,就曾前去延安與周恩來總理會過面,并于1936年9月,與延安方面簽訂了《抗日救國協定》。所以張學良將軍不愿意與紅軍作戰,未聽從蔣介石的命令。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從洛陽前往西安,并住在了西安臨潼的華清池。為了讓蔣介石停止打內戰,能夠統一戰線,共同抗日。12月12日的凌晨,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帶領東北軍和西北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蔣介石被東北軍活捉。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人被扣留。由于周恩來總理為代表的多方勢力周旋之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至此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蔣介石也停止了內戰。而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將軍在將蔣介石送去南京后,就失去了自由。楊虎城將軍后來也被國民黨反動派長期囚禁,并于1949年9月17日遇害。
01楊虎城將軍別墅舊址參觀
7月12日,實踐隊前往了位于西安市蓮湖區的楊虎城將軍別墅舊址進行參觀。

步入大門,迎面而來的是民國時期的古樸與淡雅之感。青階之上,一棟目睹改變中國之變局的別墅依舊屹立于此。進入別墅,一層進行展覽的是楊虎城將軍的會客廳與臥室,二層為展覽的主體部分。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隊員對楊虎城將軍的生平的了解逐漸豐富,楊虎城將軍對于中國做出的貢獻不可謂少,不只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推動起到了突出作用,同時在陜西任職期間,將軍在境內興修水利、整頓吏治、筑路建廠、開發陜西,做出了眾多造福于民的豐功偉績。楊虎城將軍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與發展事業獻出了一切,不朽的業績值得后輩銘記,偉大的精神應該由后輩薪火相傳。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隊員對景區內的游客進行了調研訪談,在交流過程中,實踐隊對楊虎城將軍的愛國憂民的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向景區游客宣傳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相關知識,實踐隊也為游客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知學習提供了場域參觀建議。
在與游客交流溝通中,他們紛紛表示,參觀博物館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是多少人用生命和汗水換來的。
也有游客表示,在西安事變博物館中,看到了很多珍貴的文物,它們見證了那段崢嶸歲月,也記錄了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等無數英雄人物的奮斗和犧牲。這些文物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也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在民族危亡時刻,各方力量的博弈與抉擇,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團結與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們對那個特殊時期人們的愛國情懷和勇敢抗爭精神有了直觀的認識和感受,這激勵著我們在當今時代繼續傳承和弘揚愛國精神,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而努力奮斗。
02張學良將軍公館參觀
結束楊虎城將軍別墅的參觀后,實踐隊前往了位于碑林區的西安事變紀念館張學良公館進行參觀學習。

公館主要分為三個展廳,分別以時間線為順序詳細介紹了西安事變發生的背景,經過以及后續對于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
第一個展廳介紹了抗日戰爭的背景以及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兒子張學良將軍得成長經歷——青年時期就深明家國大義,“救中國,圖強盛”的思想扎根心中,在執政東北期間大力發展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第二個展廳對張學良將軍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詳細過程進行了展覽,為促進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全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個展廳對張學良將軍在半個世紀的幽閉生活進行了展覽,在此期間,他淡泊名利,坦蕩如砥,以101歲高壽病逝于夏威夷,但他一生的所作所為值得后人敬仰。他用自己的一生書寫著“赤誠愛國一生無悔”這八個大字,毛主席也曾評價將軍為“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隨后實踐隊參觀了張學良將軍的生活故居、西安事變接待中共代表的房間等場所,對西安事變發生的流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感受了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的拳拳愛國之心。
透過歲月長河,這里不僅能看到那段動蕩歲月中人們的選擇與決策,更能感受到每一個國家前進的腳步都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與犧牲。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深思與祝愿。實踐隊將秉承不忘初心、珍惜未來的信念,砥礪前行,繪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下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