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作為我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區,畬族人口達20.52萬,約占全國畬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畬族人民在歷史長河中創造的豐富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7月7日,福建理工大學“震”守一方實踐團走進寧德市蕉城區八都鎮猴盾村,開展了一系列旨在保護畬族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活動。
一、文化交流:探尋畬族文化瑰寶
7月7日下午,實踐團抵達猴盾村,與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畬族民歌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三八紅旗手雷美鳳進行了深入交流。雷美鳳詳細介紹了畬族雙音(雙條落)的獨特魅力,并現場教授畬族山歌的唱法,讓實踐團成員親身體驗了這一珍貴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
非遺傳承人雷美鳳親教實踐團成員唱畬族山歌
二、防災減災宣傳:提升村民安全意識
隨后,在蕉城區少數民族文化站,實踐團舉辦了一場防災減災主題宣傳活動。實踐團成員陳子勇向村民代表普及了地震和臺風的相關知識及避險措施,有效增強了當地村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我防護救護能力。
實踐團成員陳子勇講解地震等的危害
三、黨課引領:聚焦“三大強國”建設
為豐富黨員教育形式,提升教育質量,防災減災宣傳結束后,“抗震分析與安全評估”課題組黨支部書記吳琛教授為抗震黨支部全體黨員和實踐團成員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黨課圍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主題展開,深入探討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辯證統一關系,并鼓勵師生在興農強國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吳琛教授正在給實踐團師生上黨課
四、美食共享:品味畬族傳統文化
黨課結束后,熱情好客的畬族人民以傳統美食菅葉粽款待了實踐團成員。菅葉粽作為畬族人的特色美食,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品嘗到了地道的民族風味,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畬族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同時,畬族菅粽制作技藝(蕉城)作為第五批寧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也在此次活動中得到了展示和傳承。
實踐團師生分享菅葉粽
福建理工大學“震”守一方實踐團的此次活動,不僅是對畬族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和保護,更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畬族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畬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助力鄉村振興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