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明確提出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就業服務全流程,支持AI面試、簡歷優化等工具研發與應用。面對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攀升帶來的空前就業壓力,河海大學智慧模擬面試創新實踐團積極響應國家推進面試數字化的號召,深入高校與企業一線,大力推廣AI面試技術,致力于搭建技術賦能與人才輸送的雙向通道,助力畢業生提升求職競爭力。
發布調研問卷,探知學生需求
為精準把握高校學子在求職面試中的核心需求及其對AI模擬面試的認知與期待,河海大學智慧模擬面試創新實踐團系統開展了專項調研。團隊從需求側(學生痛點)、認知側(AI了解度)、體驗側(功能期望)以及反饋側(改進建議) 四大關鍵維度出發,科學設計結構化調研問卷,內容涵蓋技能短板識別、現有工具體驗評價及理想功能訴求。為確保數據廣泛性與代表性,問卷通過多渠道廣泛發放,最終成功回收有效問卷300份。通過對數據的科學整合分析,團隊清晰識別出學子普遍面臨的關鍵面試挑戰,并精準提煉了其對AI模擬面試的核心期望:高度擬真的多輪對話模擬、即時可視化的能力評估以及融合專家經驗的個性化輔導建議。這些深度洞察為后續優化AI面試工具設計、提升服務匹配度提供了關鍵依據,有力支撐了實踐團搭建智能化人才對接橋梁的目標。
深入高校學府,普及AI面技
接著實踐團深入河海大學江寧校區、南京林業大學及東南大學三所高校,開展精準推廣活動。團隊通過實地走訪與深度交流,面對面傾聽高校學子在求職面試中面臨的真實困惑與技能短板。針對這些需求,成員們系統普及AI模擬面試的核心價值與應用場景,詳細闡釋其如何助力提升面試表現、熟悉流程并獲取即時反饋。為進一步消除認知距離,團隊積極鼓勵并引導學子現場沉浸式體驗AI面試系統,通過親身操作感受智能評估的精準性與便捷性。這一“傾聽-解惑-體驗”的閉環行動,有效促進了目標群體對AI面試技術由認知到理解、由嘗試到信任的深度轉化,為后續技術推廣與應用深化奠定了堅實的校園基礎。

圖1河海大學南門合照 圖2南京林業大學大門合照 圖3東南大學大門合照
圖4團隊引導學子體驗平臺 圖5團隊采訪學子面試痛點 圖6采訪學子面試感受
訪談招聘核心,構建產學通道
實踐團最終抵達上海財聯社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專訪祁和忠老師與藍鯨新聞總編輯王道軍老師。團隊首先向兩位老師系統介紹了自主研發的AI模擬面試平臺的核心功能與設計理念,并轉達了高校學子在求職面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祁老師高度肯定了平臺的實踐價值,同時指出當前畢業生正面臨"結構性就業壓力加劇、崗位競爭白熱化"的嚴峻挑戰;王老師則著重強調"企業選拔人才時,語言表達的邏輯性與感染力是面試成敗的關鍵要素",并針對性剖析了自我介紹、項目闡述等環節的注意事項。基于企業用人視角,兩位專家進一步提出平臺優化建議:增強行業場景模擬庫適配性、開發表達能力AI診斷模塊。訪談尾聲,他們寄語實踐團持續深化技術應用,并勉勵廣大學子:"直面挑戰,在實戰中淬煉核心競爭力"。此次深度交流既為平臺迭代注入專業洞見,也通過權威聲音為學子傳遞了信心與方向。
圖7公司門前合照 圖8團隊采訪祁老師 圖9團隊與王老師訪談
模擬面試宣講,助力學生成長
實踐團隊成功舉辦了模擬面試平臺線上宣講會,吸引了眾多高校學生。宣講會詳細介紹了平臺的多樣化面試場景模擬、精準反饋機制和便捷交流功能。通過演示,學生們學會了高效模擬面試,提前熟悉流程,提升技巧。團隊還積極互動,收集意見,為平臺優化提供參考。此次活動推廣了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自我提升的舞臺,收獲了廣泛好評。
圖10線上宣講截圖 圖11線上宣講截圖
懷進鵬部長明確指出“要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學改革,運用智能技術破解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間的結構性矛盾,實現高校供給與企業需求的‘同頻共振’”。在此精神指引下,本實踐團通過深度調研與推廣實踐,既有效普及了AI面試技術,更精準把握了校企供需雙向痛點。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AI模擬面試平臺功能,著力提升高校學子求職實戰能力,以技術創新助力教育數字化戰略落地,切實推動人才供需兩端從“精準匹配”邁向“協同共生”。
供稿人:于晴 楊佳
圖片:岳天昊 祁安 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