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安徽大學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考察團師生一行七人,首站來到平里鎮的祁門非遺手工坊。踏入工坊,古樸的氣息與茶香撲面而來,講解員用生動的語言,從祁紅的歷史淵源講起,深入闡述其制作工藝的演變與發展。隨后,考察團走進祁門紅茶博物院以及中國茶葉改良廠,講解員鄭海剛先生如數家珍,為師生們講述陸瀅、吳覺農等對中國茶業發展貢獻巨大的名人故事。在講解祁紅初制的“萎凋、揉捻、發酵、烘干”四大步驟時,鄭先生結合實物與場景,讓晦澀的制茶工藝變得通俗易懂。師生們時而駐足凝視古老的制茶器具,時而認真記錄關鍵要點,沉浸在祁紅文化的魅力之中。
午后,考察團前往蘆溪鄉,茶旅園創始人嚴君鳳女士熱情迎接。在茶旅園,嚴女士細致入微地介紹安茶的制作工藝,攤青、殺青、揉捻、攤塊等環節,每一步都蘊含著獨特的智慧與匠心。她還親自示范部分工藝,讓師生們近距離感受安茶制作的精妙。隨后,在嚴君鳳女士的帶領下,考察團走進儺舞傳習所。儺舞傳承人現身講解,從儺舞神秘的面具、獨特的服飾,到其極具特色的表演形式,為師生們揭開了這項古老民間藝術的神秘面紗。最后,考察團來到蘆溪鄉蘇維埃人民政府舊址參觀,厚重的歷史氣息與紅色文化,讓大家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崢嶸歲月。
此次考察,將理論知識與實地實踐緊密結合,考察團師生不僅深入了解了祁紅、安茶的制作工藝,還領略到儺舞等非遺文化以及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收獲頗豐。這不僅是一次文化的探尋之旅,更是一場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生動實踐,為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也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師生們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