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在蘇州明基友達公益基金會支持下,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欣長征・彩虹行”支醫支教團再赴山西臨汾,踐行“弘化家園・麥心助學”使命。志愿者們敲開一扇扇飽經滄桑的家門,看看那些在苦難里掙扎的孩子,讓更多人聽見他們藏在生活褶皺里的故事。
一、媛媛:破碎家庭中向上
踏入媛媛起居之所,生活重壓如影隨形。母親迭經喪夫、再婚,身患癌癥晚期仍以家庭保姆為業,勞頓且收入難穩;繼父司駕貨車,經濟狀況未向母女袒露,家庭關系疏離淡漠。
志愿者走訪時,母親剛從打工的工廠下班,臉上帶著疲憊。媛媛正坐在桌邊專心做題,志愿者與她進行了簡單的溝通后便不再打擾她學習,媛媛又低下頭繼續書寫。母親說,這孩子懂事,知道家里難,學習從不用催,成績在班里一直靠前,墻上貼著的幾張獎狀,是這個家最亮眼的東西。姐姐為了減輕負擔,初中沒畢業就去縣城的美容院當學徒,沒什么收入,偶爾會給媛媛帶些舊本子回來。家里的開銷,小到媛媛的鉛筆橡皮,大到母親的復查費用,全靠母親一人扛著,日子過得緊巴巴。但媛媛從不說苦,只是默默把勁都用在學習上,仿佛那是她能抓住的、改變生活的唯一繩索。
媛媛家墻上的獎狀。徐陳佳 供圖
二、璇璇:重壓生活下守望
璇璇的家庭,滿溢生活褶皺。奶奶身患高血壓、腰椎疾患,行動維艱仍肩負接送孫輩之責;璇璇的父親,曾經也是家里的頂梁柱,可一場突如其來的腰疾,讓他不得不臥床休養了好長一段時間。那段時間,家里的經濟來源幾乎斷絕,生活的壓力如同一座大山,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來。歷經波折,父親的腰疾初愈,為了能多掙些錢補貼家用,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赴京務工的路途。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到手的薪資卻十分微薄,僅僅勉強能夠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母親留在縣城營生,兼顧子女學業輔導,收入微薄。志愿者走訪時,璇璇剛放學歸來,見志愿者便笑著問好,放下書包就去幫奶奶捶背。璇璇如春日新苗,成績優異、性情恬然,以懂事熨帖家庭褶皺。她將生活重壓,化作向上驅力,于守望中,聚起照亮家庭的溫暖微光。
志愿者與璇璇的家人溝通。徐陳佳 供圖
三、蕊蕊:漂泊日常里成長
探訪蕊蕊家庭,父母務工的漂泊感撲面而來。為了生活,蕊蕊的父母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務工。父親從事自由職業,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和穩定的收入來源。可能今天在這個工地打零工,明天又要前往另一個地方跑運輸,收入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母親暑期返鄉暫伴,平素由身體欠佳的祖父母照護。家中治療藥物隨處可見,祖父母拖著年老患病的身軀養育一個孩子,同時還要定期買藥復查,無疑給這個收入微薄的家庭雪上加霜。蕊蕊靜雅如蘭,于漂泊日常中深植成長根系。課堂專注、課業踏實。蕊蕊將對親情的渴盼,沉淀為學習的恒力。她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給她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雖然她很想念他們,但卻從不抱怨。她把對父母的思念化作學習的動力,努力地提升自己。她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學習改變家庭的命運,改善家庭的境遇,在顛簸生活里,默默筑牢成長基石。
蕊蕊祖父母平常需要吃的藥。徐陳佳 供圖
后記:以愛為翼,托舉困境成長
夕陽余暉灑在鄉間小路上,志愿者們帶著滿心感動與敬意走出村落。這里生活艱澀,房屋破舊、勞作辛苦,可家庭的脊梁從未被壓彎;環境貧瘠,但孩子們眼中希望的光芒始終明亮,他們在困境中努力學習、堅強成長。
走訪后,志愿者們更堅定要為這些孩子爭取關愛與幫助。他們本應無憂無慮,卻被生活重擔所累。他們希望這些家庭的故事能喚起更多愛心,讓每一份善意匯聚成河。相信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孩子們定能沖破困境枷鎖,擁有光明未來,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
附:2025年“弘化家園・麥心助學”項目執行階段進展
“弘化家園・麥心助學”秉持幫扶困境學子初心,本年度聯動明基友達公益基金會及愛心團隊,深入山西臨汾多地開展資助與走訪。目前已為多名學子送去關懷,后續將持續拓展幫扶半徑,凝聚愛心合力,為更多困境學子筑牢成長后盾。
衷心感謝以下10余位愛心助學志工協助與支持山西臨汾多位困境學子的助學工作:
李玉婷、王藝潔、蔣慧、康藝馨、李大業、徐陳佳等12位愛心志工(蘇州大學醫學院“欣長征·彩虹行”支醫支教團隊)
通訊員:董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