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清遠”實踐團成員來到了深圳市龍華區美育研學基地,開啟了一段豐富的研學之旅。
美育啟智,激發創造
美育研學基地以“傳承·創新·生長”作為“美”的生長點,在保留觀瀾古墟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上,設計成曲徑通幽的展示區、體驗區、閱讀區,讓孩子乃至成人培養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據悉,美育研學基地由中心館和常設校館組成。中心館以展示龍華區中小學美育特色學校為主,入駐中心館的第一所展示學校為龍華區松和小學;常設校館由龍華區華南實驗學校的字信體驗館和龍華區行知實驗小學的“小毛驢標本館”共同運營。在課程上,龍華區中小學將以“尋文化根源·揚龍華故事”為主題研發美育課程,開展美育特色展示、非遺文化體驗、文創創想、美育研學等美育實踐活動。美育基地的開放讓美育種子播進孩子們的心靈,滋養學生身心成長,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弘揚傳統,感受自然
與此同時,龍華區華南實驗學校基于傳統活字印刷術和漢字德育課程資源打造出了字信體驗館,“字”,即中華民族方方正正的漢字,“信”,即中華民族的自信。該館的設置力求弘揚傳統,鏈接未來,讓每位孩子擁有對話世界的能力。字信體驗館分設四大區域——活字雕版印刷體驗區,DIY明信片區、D1Y特色文創衍生品區、字信創意打卡區,字信創意打卡區展現了龍華區、深圳市的新風貌。體驗館讓每一位參與者、欣賞者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與生長,覓得美的熏陶。
“一位年輕人,一段支教歲月;一位老人,畢生的收藏;教育的情懷讓彼此產生聯系,醞釀了一段不解之緣。”冉啟堂老人用三個月的時間手造了15個目、47個科、460余種昆蟲標本,無償贈予龍華區行知實驗小學,打造出了一間獨一無二的啟堂數字昆蟲標本館。由此,這間啟堂數字標本館與美育研學基地聯手打造了“小毛驢標本館”美育基地,將優質的自然教育輻射全區,讓更多孩子受益。
小毛驢標本館分為科普展示區、昆蟲標本制作區、活動體驗區、昆蟲書吧區。其中,科普展示區中收藏了各種昆蟲標本,可以觀察并了解昆蟲的身體結構和奇妙的生長過程。昆蟲制作區內配備各種工具和材料,供學習制作昆蟲標本昆蟲生態瓶等。在活動體驗區,可以開展拼搭昆蟲、繅絲我繭等活動。在昆蟲書吧區,可以通過書籍了解和欣賞自然中的美。
墨韻流淌,攝影熏陶
活動當天,研學基地所展示的聯合院校是龍華區未來小學,展示的是該校的“墨影”主題。水墨流淌千年之韻,攝影捕捉瞬間之美。“墨影”——2024年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深圳龍華學校教育集團未來小學藝術作品展,展覽由龍華區教育局主辦,龍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龍華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古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未來小學秉承“以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的教育理念,把藝術特色教育做實、做活、做新,凸顯學校藝術教育的亮點,促進師生審美素養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面向未來的生活情趣,讓孩子們感知藝術美、培植藝術心、構筑藝術夢。本次展覽主要展出未來小學師生以水墨和攝影為主的藝術作品,充分彰顯了關于學校深耕智慧教育所取得的辦學成果。
在展示區中,學校展示了他們師生所帶來的國畫作品以及西游記封面自主設計彩畫作品。同時它們提供了書法體驗區,準備了筆墨紙硯供來往的學生和游客進行親身體驗,該區還準備了硯臺和墨條讓我們體驗紅袖添香般的樂趣。在墨彩淋漓的國畫作品中,學生們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想象力,將傳統水墨畫的精髓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創作出了一幅幅充滿童趣和創意的作品,體現了學校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在攝影作品方面,師生們用鏡頭捕捉了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展現了攝影藝術的獨特動態美。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未來小學師生們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也體現了師生們對攝影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美育是熏陶,是感染,無邊界的“大美育”課堂,供孩子們展示、聆聽、體驗,感受生活的美好,以此豐盈每一個孩子的生命成長。
此次,在美育研學基地開展的活動,不僅讓實踐團成員看到了龍華教育的完美切入,也與龍華一直以來的文化點燈活動相應,在智慧龍華的道路上閃閃發光!
通訊員 盧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