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月雜說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多少詠月的詩篇,和月光一起蕩漾在中國人的心頭。
中國古詩中寫到月亮的,不計其數。古代的詩人為什么喜歡吟月?是因為月亮的美麗和神奇。在人類肉眼能觀察到的宇宙天象中,月亮是最美妙的,月亮掛在夜空中,陰晴圓缺,亙古如一,神秘而親近。古人不明白月亮出沒變化的科學道理,便編出很多神奇的故事,生發出很多詩意的聯想。月亮出現在中國人的詩中,絕不是單純寫景,有人望月思鄉,有人詠月抒情,有人借月諷喻,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際遇,詩人筆下的月光便有不同的涵義。在三千多年的《詩經》中,便已出現寫月亮的詩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亮出來那么皎潔明亮,在月下舞蹈的佳人那么美妙動人)。三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詩人用綺麗的想象和斑斕的文筆,把月亮描繪得千姿百態,展示了中國人的浪漫和想象力。
動人的吟月詩,當然不是純粹寫景,而是借月色寄托內心的情感。這種情感很復雜,人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可能蘊含其中。在古人詩中,明月是故鄉,是親人,是愛情,是友誼;明月是歲月,是歷史,是無所不至的時空;明月是綺麗夢想,是美好愿望,是心靈的無限延伸。
在明月之夜,遠離故鄉的游子會被皎潔的月光撩動思鄉情懷。李白的《靜夜思》,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思鄉之詩。流傳了一千多年,連三歲的孩童也會吟誦。其實,詠月詩在唐詩中俯拾皆是,譬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居易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都是能引動無限遐想的動人佳句。
說到這一類吟誦月亮的詩歌,不得不再談談李白。我曾經寫過一篇散文,題為《李白和月亮》,李白一生作詩無數,他的詩中多少次寫到月亮,很難統計。李白詩中的月亮,變化多端,常寫常新,他詩中出現過無數形、色、義各不相同的月亮:
“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彎月、半月、薄月、清月、漢月、曉月、寒月、山月、海月、云月、風月、花月、沙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青天月、石上月……”
這些都是出現在李白詩句中的月亮,其中很多屬于李白的獨創,每個詞,都可以引發讀者的豐富聯想。
李白寫月亮,沒有一次是單純的寫景,總是和他的處境、心情、思考有關。李白的吟月詩中,還有一首影響特別大,那就是《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美酒和明月,是李白一生無法離開的伴侶,它們出現在李白的詩中,變幻無窮,折射著詩人豐富浪漫的情感。
唐朝的優秀詩人不計其數,《全唐詩》收入詩作四萬兩千多首,入選的詩人共有2529人。其中有一位叫張若虛的詩人,揚州人,當時和賀知章、張旭、包融一起被稱為初唐的“吳中四子”,他在唐代之后差不多被人忘記。《全唐詩》中只收入他兩首詩,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閨夢還》,是平平之作,讀后不會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他留在《全唐詩》中的另一首詩,卻是一首絕妙佳作。這是一首寫月亮的詩,題為《春江花月夜》。就是這一首詩,使他成為唐詩中的大家,所謂“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說的就是這位張若虛。這首詩曾經沉寂了好幾百年,除《全唐詩》外,唐人編選的唐詩中,無一將此詩選入,宋人編的唐詩,也少有人選此詩。一直到明代才逐漸為人所識。然而清人蘅堂退士在編《唐詩三百首》時,老眼昏花,在他的選本中竟然棄而不選。聞一多曾經這樣評論這首詩,“這是詩中之詩,頂峰上的頂峰”。中國的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就是表現這首詩的意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張若虛的這首詩,把自然的月亮、人文的月亮和情感的月亮融合為一體,詩中不僅以奇妙的意象描繪天水之間的月色美景,也感悟人生,謳歌愛情,流露哲思,回眸歷史,叩問宇宙。古人詠月的豐富主題,在這首詩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一位外國評論家在讀了中國古人那些詠月詩之后,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月亮懸掛在中國詩壇的上空。她是人間戲劇美麗而孤寂的觀眾,一切都在她的注視下,她所觀察到的一切隱秘、激情、悲傷和歡樂,都被轉化成美妙的比喻和文字,她無聲地連接起遠隔千山萬水的思念。”這樣的評論,也在我的心里引起了共鳴。
- 洱海的秋江花月夜
- 不相信自己去過洱海。不相信世間原有洱海。不相信洱海竟有不似人間宛如仙境的絕色美景。
- 12-03 關注:0
- 吟月雜說
-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多少詠月的詩篇,和月光一起蕩漾在中國人的心頭。
- 12-03 關注:0
- 生命
- 說起來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我還記得清楚,因為那是我生平中一個最深刻的印象。
- 12-03 關注:0
- 父啊,我的父啊
- 料理完父親的后事,回到北京,我也病倒了,連著燒了好幾天。迷迷糊糊中,腦子里全是父親生前的樣子。
- 12-02 關注:2
- 大雨將至
- 你去了哪里,藍眼睛的小孩
- 12-02 關注:2
- 夢痕
- 我的左額上有一條同眉毛一般長短的疤。這是我兒時游戲中在門檻上跌破了頭顱而結成的。
- 12-02 關注:3
- 母親的淚光
- 母親今年已經八十又五,身體還算硬朗。身在京城的兒子很慚愧,一直沒能給個舒適一點的地方容她老人家安度晚年,所以母親一直在我江蘇老
- 12-02 關注:2
- 以蓄滿淚水的雙眼為耳
- 喜愛一個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讀他的自傳的。每當我讀過那些大家的自傳后,就如同跟隨著他們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著很可能再去重讀
- 12-02 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