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新聞網,大學生新聞發布平臺
大學生新聞網
大學生新聞大學生活校園文學大學生村官
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經歷社會實踐報告社會實踐總結社會實踐心得
全國排名校友會版軟科排名分類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專科排名學校地址
求職簡歷職場法則面試技巧職場故事求職招聘大學生就業
英語學習計算機學習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經濟管理建筑設計財務會計
申請書證明書檢討書自薦信演講稿心得體會調查報告讀后感求職信推薦信其它范文

帶回蘭花草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山里的蘭花開了。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開,能將夙愿償。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信手打出這段歌詞的同時,旋律也哼了出來。十七歲的少年好奇地看了我一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音樂,他還不懂。

一個地方也有一個地方的植物。生態環境差異造成生命形態差異。

臺灣大量栽種蘭花。蘭花草似是從內地流入臺灣的叫法。在皖南,我們甚至就叫蘭草。皖南山里有蘭草,很不起眼,成片成片地混住在灌木叢里。蘭草屬于多年生草本。春天到了,小草抽出長長的花苔,遠遠地看,蝶飛蜂舞,走近了,清香飄來,三四牙花瓣,淡玉色,竹葉形,纖細、優美、結實,偶爾透紅,大多透著綠,由淺入深,以致花葉分不清爽。蘭草的好處是葉型美,葉繁不亂,俯仰有致,才會有“看葉勝花”之說。蘭香特殊,花香清雅,是清香,是香與不香之間的香,用行家的話是有層次的香。記得小姑娘的時候,大家永遠在爭論一個問題:茉莉、米蘭、梔子、蘭草這四種,到底誰的香味最好聞?米蘭刺鼻,茉莉和梔子各有千秋,蘭草最優雅,大家都愛蘭草。

因為愛,也試圖把山里的蘭草栽進自家的花園。野生的蘭草栽到漂亮的花盆里,日日精心侍弄,聞到花香了嗎?印象中成功率是零。首先,從山里挖蘭草就不容易。這世間,越是細致的東西,越有骨頭。蘭草看起來纖弱,實際上“蒲葦紉如絲”,這大概是生物的自我保護本能。山里的蘭草長期生長在自由的荒野里,縱橫交錯,根深蒂固,抓地如鐵。根系既茂且長又深,費了老大的勁才能挖完整,還要帶上原土,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不敢有絲毫擦碰。平日澆水也特別用心,說要八干二濕。總之,是“一日看三回”,可能都不止了,春天也過去了,山上的野蘭早開謝了,花盆里的蘭草還是徒生葉子,絲毫沒有抽薹開花的跡象。

家住一樓,有小院子,沿墻砌了個長條型的花臺。我對園藝持久的愛好大概始于彼時。園藝的探索,當然不止蘭草這一種。皖南山里還有一種眾所周知的花,叫映山紅,對,就是著名的杜鵑花。大朵兒,跟蘭草開花時間差不多,也是清明前后,漫山遍野都是血紅、杏紅、紫紅,所以叫映山紅。又因為皖南山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都死了不少戰士,“映山紅”這個名字似乎擁有了象征意味。以“映山紅”為名,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歌曲,非常抒情。歌詞寫得好,是典型的民歌比興手法,形象,生動,接地氣,“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特別是最后一句,反復吟詠,一唱三回,婉轉悠揚。如果有歌隊在場,可以加個多聲部合唱,那就更美妙了。這首歌的作曲家傅庚辰后來當了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擅長寫歌曲旋律,《地道戰》等電影插曲都出自他之手。我曾不止一次親耳聽他本人說,一生作曲雖多,最喜歡的還是《紅星照我去戰斗》和《映山紅》。這兩首歌都是電影《閃閃的紅星》的插曲。老電影了,電影《閃閃的紅星》首映時間是1974年10月1日。那年我已四歲,正伴隨父母在宣城敬亭山腳下居住。那個地方叫桃村。宣城全境都是當年新四軍活動的區域,桃村也不例外,著名的九連山也在宣城境內。父母工作單位當時屬于軍隊建制,《閃閃的紅星》上映時,官兵在露天大操場上集體觀看電影的情景,成為我這一生最早的清晰的記憶了。

我與《閃閃的紅星》有緣。若干年后,在北京,聽一個特別要好的朋友說起童年扮演潘冬子的情形。這個“潘冬子”,后來讀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電影好看,歌好聽,映山紅可不好養。“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時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赤玉何人少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袴。但知爛熳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唐朝詩人白居易成功地把映山紅從廬山山頭移植到自家花園,喜不自禁,寫詩留證。一花一世界,人亦如此。陶淵明性情散淡,自然喜歡淡菊。在唐朝寫得好的詩人中,白居易無論寫詩,還是做人,都比較平民化。映山紅色彩鮮艷,花形爛漫,呈現出蓬勃的現實生命力。酷愛映山紅,大概也是詩人個體情志的一種投射。當然,栽種映山紅,白居易不是第一人,唐貞觀元年,就有映山紅成功栽培的記載。

從宣城搬回蕪湖后,清明前后,我們還是習慣去九連山踏青、掃墓。來回的路上,每一輛緩行或疾馳的自行車上似乎都插著映山紅。年年清明,年年如此。鮮花雖美,畢竟不能持久,于是有貪心者會把映山紅連根帶葉帶花,帶回院里栽種。中學同桌的母親在百貨公司做保管員,性格特別活波,喜歡唱歌、唱戲,喜歡跟小孩子說話。這樣的長輩不多,于是,夏天的傍晚,天還亮著,常常三五人約著去她家看花。記得其中就有移植成功的映山紅,還有一茬茬不斷開花的大山茶。同桌的父親好像比母親年長許多,是一家煙草公司的經理,瘦小,近視,總是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一支接一支一聲不吭地抽煙。與母親的活潑正相反,父親特別嚴肅。不過,這些美麗的鮮花都是這位令我們畏懼的父親的園藝杰作。同桌是老大,叫鴻雁,說是出生時父親從牢里來信起的名。妹妹叫云燕,也是長翅膀飛的小鳥。為什么坐牢?同桌說與父親原先在軍隊做情報工作有關。

在漢語里,有些詞是約定俗成的美好。比如“蘭心蕙質”,這是我少年時期從一個冰雪聰明的女性朋友的筆下學到的最難忘的詞之一。現在想想,與“蘭”有關的詞,仿佛都是好詞,比如蘭章、蘭友,等等。這些美好的詞的形成,有賴于我們老祖宗對于蘭的集體有意識的偏愛,并形成流傳有序的文化傳統。與蘭相反的詞則是艾,比如蘭艾之交,意思相當于云泥之別。漢語中還有些詞,屬于敏感詞,自帶神秘氣質,比如“情報”。同桌嘴里的“情報工作”,讓我肅然起敬。無名英雄,永不消逝的電波,成為我們這代人成長時期的一種具有浪漫色彩的價值標桿。這是英雄主義的革命傳統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或命運。革命傳統對我的直接影響是,高考時徑自在提前投檔志愿一欄填報了“解放軍洛陽外國語學院”。筆試過了,口試過了,身高不夠,刷下來。這才上了中文系,做了幾十年跟文字有關的媒體工作。“情報”兩字的余波,是迄今尚存的對于諜戰作品和偵探小說的愛好。

即便是這位神秘、富有專業技能的父親,當年也不曾馴服蘭草。可見,蘭草栽培的難度比映山紅要大得多。也許有人會說不對吧,梅蘭竹菊作為四君子,掛在中國人家的廳堂里時,梅蘭竹菊應該早就是前庭后院的密友了,否則,怎么會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樣的詩句出現?否則古人怎么會說“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不是因為它們已經登堂入室、比比皆是、可以廣泛栽培了嗎?這些疑問確有道理。只是,此蘭非彼蘭,“芝蘭之室”的蘭花,是有別于野生蘭草、可以家養的蘭花。蘭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悠久,有各種資料表明,最早恐怕可追溯到兩千多年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時期。勾踐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大可安邦寧國,小可種花蒔草,無怪乎西施美人會為了他的江山以身侍敵。紹興城南有蘭渚山,相傳是勾踐樹蘭之地。山下驛亭,也即著名的蘭亭所在。勾踐活躍的時期,還沒有紙張和大規模的文字書寫。倒是明朝《紹興府志》對此記得詳細:“蘭渚山,有草焉,長葉白花,花有國馨,其名曰蘭。勾踐所樹。蘭渚之水出焉。”明代的《會稽風俗賦》《紹興地志述略》包括書畫家徐渭的《蘭谷歌》,對此都有記錄。明朝的記錄應該是由南宋《續會稽志》而來。《會稽志》成書于南宋嘉泰元年,由施宿等撰寫,共二十卷。南宋寶慶年間,張昊又續寫八卷,稱《續會稽志》,寧波天一閣今有藏本。《續會稽志》稱:“蘭,《越絕書》曰‘勾踐種蘭渚山’。”《越絕書》屬于我愛看的一類書,雜七雜八,是雜記,不同于西漢《史記》的體例,倒像東漢的《淮南子》之類。有人說《越絕書》是地方志寫作的筆祖。內容以春秋末年至戰國初期吳越爭霸為主干,兼及這一歷史時期吳越地區的政治、經濟、天文、地理,條目分類相對清晰,今天的學者大多認為其最早成書時間是東漢初年。《越絕書》的可靠性不論,人們之所以愿意相信勾踐蘭渚山樹蘭這個傳說,其實還是借古喻今,表達對美好的人物和人格的向往。這個美好的人格比如堅韌、專注、博學等等,十分可貴。說得多了,說得久了,傳說便也成了歷史。紹興人家至今有樹蘭遺風。在今天的紹興蘭渚山下,柯橋邊,有個叫棠棣的地方,號稱“蘭花村”,不僅家家戶戶種蘭花,蘭花產業甚至成為全村重要經濟來源。兩千多年來,在會稽即今紹興這塊雨水豐沛、四季分明的土地上,蘭花種植從傳說,發展成產業了。

蘭花能成為產業,是因為有民眾審美基礎。蘭花品相素潔,符合中國古典審美標準。古典的美,追求有內涵和韻致的低調的美,或者叫簡約、樸素的美。栽培歷史既久,漸漸地,蘭花的品種也栽出花樣了,大致形成春蘭、建蘭、惠蘭、墨蘭、寒蘭五大類。小類還可細分。這五大類,從植物學的角度,統稱為中國蘭。所謂中國蘭,就是原生地為中國的蘭花,是中國古人詩詞繪畫里的蘭花。

既有中國蘭,就有洋蘭。洋蘭的通俗和普遍叫法,是熱帶蘭。熱帶蘭,艷麗,大朵,重瓣。今天市面上常見的君子蘭、蝴蝶蘭等都屬于熱帶蘭。顧名思義,原產地是熱帶,跟中國蘭不是同一科屬。冬天的北方顏色暗淡,隨著物流便捷化,熱帶蘭這些年在北京非常流行。擺在屋里,與屋外的蕭瑟相對照,的確養眼。可惜熱帶蘭沒有香味,它的高調和鮮美是現代做派。熱帶蘭和中國蘭放在一起,每每讓我想起張愛玲的《白玫瑰和紅玫瑰》。愛玲女士的意思是各有千秋,但在我這樣老派的中國人看來,中國蘭的好處是無可替代的。

中國蘭品相可人,香味號稱“國馨”。所以,盡管《淮南子·繆稱訓》稱“男子樹蘭,美而不芳”,我雖然也老拿這句話打趣熱愛養花的男同事,但心中始終存疑。從歷史記載看,最早的蘭花栽培者大多是男性,蘭花流傳至今,不僅沒有“不芳”,而且還馨香動人。中國蘭的鑫香沁人心脾,黏合力強。《孔子家語·六本》之所以有“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也”這類借物喻人的表述,依據的就是蘭香的“影響”和“熏染”本義。意思是與德行美好的人交往,如同進入種滿芝蘭的房屋,不知不覺間會被美德同化和感染。“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同樣的道理,惡人也具有強大的負面影響力,長期與他們在一起,自己的三觀也會受影響,所以“擇鄰處”很重要。孔夫子說什么,都會比附到修養層面。在論述芝蘭之香和鮑魚之臭的基礎上,提出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觀點,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成語“孟母三遷”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漢唐以后,儒家思想漸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儒家提出“君子”觀,重視個體精神和道德情操的修養,以此為標準,講求修身養性,甚至重精神輕物質,“清高”一詞應運而生。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開篇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直接推翻了一般性評價標準,提出行為主體對“美”和“好”的重塑。今天看來,這種思想有早期人本主義色彩。寫過“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詩人劉禹錫,本身也是哲學家,寫過一本具有唯物主義思想的哲學書,叫《天論》。在有哲學視野的詩人眼里,人和外部世界的關系是辯證、變動、普遍聯系的,有什么樣的人便有什么樣的環境。由人及物,梅蘭竹菊,便也著了君子相,為君子所好。

如今市面上可以隨便購買的中國蘭縱有百般好處,也還不是我說的蘭草。我們皖南山里的野蘭,只叫蘭草,從來不攀附“蘭花”之名,應該就是側重其野生和草本一面。當蘭花得到普遍和廣泛的栽培后,山里的蘭草更加珍貴了,大概是數量少、獲得不易的緣故吧。其中,身價最高的是“幽靈蘭”。所謂蘭有多種,“素心為上”,指的便是這種美得不可思議的幽靈蘭。這個品種的蘭草基本生長在林地沼澤,繁殖條件苛刻,現存數量極少,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主要分布地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前些年,有旅行者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幽靈蘭稀罕的花影。幽靈蘭屬于附生型,葉片完全退化,靠氣根獲取養分和水分。也有人叫它鬼蘭,我更愿意叫它幽蘭。花開的時候,潔白的花片像精靈一樣在風中搖曳。看看它,就知道什么叫“空谷幽蘭”了。

栽培也好,野生也罷,從人類生存發展這個角度來說,植物自始至終都是友邦。對于人來說,植物除了提供生存必須的各種營養,通過光合作用提供人類須臾不可或缺的氧氣,提供各種生產生活資料,此外,植物還提供和生產人類的審美對象——這也是栽培的意義之一。因此,探討生物演化,如果換個角度,植物其實要比人高級得多,人對植物的依賴要遠遠大于植物對人的需求。當然,這個事實很殘酷,人可能不愿承認。人有思維慣性。這幾百年來,在達爾文進化論影響下,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廣泛存在。站在人的角度,從思維慣性出發,往往以人為中心,不能科學、平等、客觀地認知人和周邊世界的關系。人和自然的關系,包括人和動物、人和植物的關系。人和動物的關系有多重要,正面不說,負面影響,看看去冬今春讓大家談之色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該就知道了。人和植物的關系同樣如此。植物因為不會言語,比動物更容易受傷害。“頭頂三尺有神明”,人類傷害了大自然,大自然對于人類的報復不是在眼前,就是在未來。比如沙塵暴、水土流失等等。不禁又想到這個冬天的禁足和禁食了。禁足和禁食之后,人們包括專家能夠開出的藥方基本上都與植物有關,比如“蓮花”。疫情猛如虎。“植物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提供適時的幫助。”這是我圈在家里百無聊賴時,從一個日本生化博士的論文里看到的一句話。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中,日本這個民族應該比我們得到的教訓多,體驗也豐富。經驗和教訓養成了敬畏的態度。博士在論文里大段地論述了紅茶和普洱的抗疫功能,認為這兩種茶葉中所含的茶黃素(tf3),不僅能夠形成漂亮的顏色,也能夠阻止冠狀病毒的復制。這是一種參考。日本人治學態度認真,打一口井,一定會打到底,掏出泥,得出意想不到的結論。

當然,人類畢竟聰明,也高級。花卉栽培,是花卉成為人的審美對象之后的事。人有意識地結合需要,創造性地改造客觀存在,比如把野外自生自滅的植物請到院子里和花壇里大規模地栽培。栽培是選擇性行為。栽培蔬菜,這是人作為生命體的基礎需要。栽培花卉,這是人的精神審美活動的需求。被栽培的蘭花身價也不低。去年夏天,有朋友從紹興快遞來六小盆三星蝶。這是蘭花里的新品種。三星蝶,三枚葉片,玲瓏有致,像振翅欲飛的蝴蝶,顏色也好,是偏深的橄欖綠。三星蝶如此精巧,仿佛蘇州園林里巧奪天工的太湖石,只是過于精巧,看得久了,便看出了其中的匠氣。從簡單到復雜,是不是一定是進化?收藏界的共識是,簡約的明式家具價值要超越繁復的清式。單從形式看,明家具的特點是簡約、線條好看,清的特點是細節講究、雕刻精巧。有人認為清代家具最大的敗筆恰在于過度雕飾和無謂裝飾,多了冗雜,少了留白。估計許多木匠師傅都不能理解為什么做工復雜、用料更費的家具反而不被看好。這是美學問題了,而且是高級的美學問題了。能夠透徹地理解這個問題,這個木匠師傅就能成為大師、成為齊白石了。

美學問題是復雜問題。中學課本里有清代詩人龔自珍的文章《病梅館記》,病梅是被疏枝后掰彎、凹了造型的梅花,雖然玲瓏剔透、曲折有致,但在作者眼里已經生病了,不美。美來自自然。美來自單純。或許,正是從這個角度,而不是從市場價格層面考慮,人們更喜歡山野里的蘭草,喜歡花草不分,喜歡猝不及防飄來的幽香。

喜歡歸喜歡,寥寥幾筆,畫好蘭草可不容易。自古以來,畫蘭的人很多。手頭有本《芥子園蘭花譜》印刷本,這是入門級教材書,曾經拿毛筆跟著描了幾筆,不像樣,遂放棄。筆墨帶意,油畫可以修修補補,國畫要一筆畫成,呈現的是一日三課的童子功,童子功無法找補,這也是畫國畫和畫油畫的區別。中國畫和中國書法一個道理,入門容易提升難,間架結構起落筆,招招式式是學問。老年書畫社開辦,往往許多人都去選修國畫,當作愛好怡情養性,當然可以,真要學好可要下功夫。在皖南的方言里,“功夫”也是“時間”,比如問“你現在有沒有功夫”,意思是“你現在有沒有時間”。可能有人會說工筆畫需要童子功,大寫意應該不需要吧。這是誤會。繪畫中的大寫意和書法中的草書,恰是在基本功掌握得比較扎實,筆墨自由后才能進入的高層級。最近在看張次溪整理的《白石老人自述》一書,收錄了國畫大師齊白石治藝的第一手經驗,也佐證了這個觀點。齊白石流傳至今的作品以蝦為最,此外,各種小動物、花蔬以及人物造像均有傳神作品。早期工筆好,脫離了匠氣后的寫意尤其好。工筆是隔著一層透明玻璃的寫實,寫意則是加了豐富濾鏡后的創造。中國畫的濾鏡,往往內含創作主體的審美移情和哲學觀念,是具有美學自洽的筆墨表達。

筆墨最終投射的是人。這個春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峻,被長時間圈在家中練習廚藝時接到畫家劉暉的兩個電話。劉暉是屯溪人,做過黃山畫院院長。二十年前,因為“屯溪”改名“黃山”,憤而出走北京。早年以畫松出名的劉暉,寓居北京的這些年,簞食瓢羹不易志,在宣紙上依舊畫著徽州,畫著故鄉,畫著松樹以及蘭花。正是前些年在他位于北五環的那個簡樸的畫室里,我看到了古人的蘭花,也看到了今人畫的蘭花。今人的蘭花,主要是劉暉的蘭花。被稱為“黃山松王”的劉暉,果然不是普通的北漂藝術家。人民大會堂正門的那幅國畫“迎客松”便出自他之手。這么一位大畫家,長得也眉目清朗,一開口,卻還是一口屯溪方言,做派也完全是山里人的淳樸厚道,沒有絲毫的花頭。寓居二十年,極少見他拋頭露面。七十多歲了,底氣卻很足,巨幅松樹一氣呵成,就連書法落款也完美無缺。畫松樹是劉暉的拿手活,早在1985年,榮寶齋就給他出了《黃山松》畫冊。這些年,遠離黃山的日子,劉暉主要畫蘭花,寫榜書。蘭花是小品,劉暉畫室里的蘭花,比古人細致,比今人古雅。結構尤見用心,是我熟悉的徽州山里的蘭草,柔、韌、樸、健,葉葉不同,葉花不分,靈動自然,“王者之香”仿佛可聞。

劉暉的電話第一次響時,我正在廚房里認真研究百合蒸南瓜。這是久違了的蘭州百合,師弟年前剛從蘭州寄來。與象征著美好愛情的百合花同名同源,美麗的花朵可供欣賞,地下鱗莖可以食用。上海人會吃,記得本邦菜里喜歡用百合做食材。本邦菜用的多為南方百合,清香中帶點苦尾子。植物中凡可清熱解毒者,大多性平味苦。有經驗的人知道,百合有止咳平喘、清熱解毒功能,是中藥里一味常用藥引子。全國唯一的甜味百合,產地在蘭州。與南方百合不同,蘭州百合是食盤里的珍饈,色澤潔白如玉,甜香軟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到蘭州上大學,第一年寒假,在有經驗的學長指點下,背了一大包鮮百合回南方過年。潔白的百合,還有家在山西農業大學的下鋪從太古寄來的金黃色的小米,誰也不知道怎么吃。家里人都開了眼界。這是三十年前。現在,據說在蘭州,冬天要吃到正宗的鮮百合也不大容易了。因為土壤要求特殊,產量少,每年冬天也就是春節前夕上市。北京的超市里偶爾能碰見真空包裝的蘭州百合,看起來也不錯,應該是大規模栽培后的成果了。

栽培改變了植物,栽培也保護了植物,包括物種。純粹自然的條件下,許多植物大概都會滅絕。

曾做過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和國務總理的熊希齡,一生娶妻三次,前兩個妻子因病而死,最有名的第三任妻子毛彥文,號稱“民國奇女子”,后來做了香山慈幼院院長。熊希齡與毛彥文結婚已經是1935年的事了,婚后兩年熊希齡病逝。此前大概是1921年,熊希齡在香山正式開辦慈幼院后的第二年,胡適前去游玩。這時候的熊太太是熊希齡的第二任妻子,朱其懿同父異母的妹妹朱其慧。朱其慧詩詞歌賦俱佳,被譽為熊希齡的事業伴侶。據說熊希齡在這個太太面前還有點不自信,也正是在優秀的太太的壓力下,他精研經史學問,中了進士,點了翰林,做了京官。當年,胡適在西山玩得很盡興,帶著主人家夫婦贈送的一盆蘭花草回到城里,歡歡喜喜照顧了很久,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一朵花來,于是寫了一首叫《希望》的小詩。過了將近半個世紀,陳賢德、張弼兩位臺灣藝術家對這首詩作了修改并配上朗朗上口的曲子。這就是歌曲《蘭花草》。

胡適是皖南績溪人,熱愛蘭草的情結可想而知。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    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4-11-22    閱讀: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燕子銜春來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
  • 11-22 關注:0
  • 帶回蘭花草
  • 帶回蘭花草
  •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山里的蘭花開了。
  • 11-22 關注:0
  • 生生之土
  • 我奶奶說,女兒是菜籽命,種在肥地她就肥,種在瘦地她就瘦。
  • 11-22 關注:0
  • 深山已晚
  • 深山已晚
  • ​南風來了,輕輕撲打著古樸的廟宇。酥雨抖篩一樣,抖到樹林和草甸里。
  • 11-22 關注:0
  • 鹽田桃花相映紅
  • 出巴塘,過金沙江大橋,終于駛入西藏境內,打轉方向盤,向右一拐,朝著芒康方向。
  • 11-22 關注:0
  • 生命的方舟
  • 為什么把疫情防控稱為“人民戰爭”?在上海采訪,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 11-22 關注:0
  • 幸福的野花
  • 遠離都市踏青,那些楚楚動人的野花,時常能撩撥起我心靈深處的感動,甚至于帶給我以無聲的震撼。
  • 11-22 關注:0
  • 緣起·探源——走過丹江
  • 秦嶺是一道龍脈,商洛是秦嶺一個點。秦嶺山中的萬千溝壑,孕育出一條條流淌著的河,丹江就是這萬千條河流中較大的一條。
  • 11-22 關注: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欧美性狂猛xxxxxbbbbb|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性放荡日记高h|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最近中文字幕版2019| 国产一级特黄a大片免费| 一级午夜免费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欧美一级亚洲一级|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九一制片厂果冻传媒56| 谷雨生的视频vk| 天天碰天天摸天天操|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97国产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卡二卡≡卡四卡无人| a网站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中文字幕www|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多毛|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黄色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97|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特级黄色一级片| 国产成人3p视频免费观看| youjizcom亚洲|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免费看成年人网站| 久久综合久久鬼| 好爽好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