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在泉州木偶劇院的聚光燈下,黑衣表演者指間絲線輕顫,紅袍官偶凌空拂袖,懸停的剎那被攝像機精準捕捉——“弦外之音”泉州非遺數字生態計劃實踐團成員們揭開了千年提線木偶的數字化傳承新篇章。
【舞臺魅影:絲線上的時空對話】
劇院舞臺上,男性表演者操控的紅袍官偶帽翅微顫,12根絲線牽引出0.3秒的拂袖動作;女性藝術家手中的拄杖老者木偶眉眼含笑,綠邊袍擺隨38度弧線擺動。
【歷史長廊:刻在金色展板的榮光】
走進劇院歷史展區,"為人民抒懷"的朱紅標語輝映著金色展板上的國家記憶:2011年人民大會堂《鐵窗蝴蝶》演出記錄、2018年央視《牡丹亭》直播盛況。"十指弄乾坤風華百代"楹聯高懸于巨幅浮雕前,下方展柜陳列的國際榮譽見證著"海上絲綢之路活化石"的世界足跡。
在文物展臺,呂贊成大師監制的三件孤品熠熠生輝:猴王金箍折射鎏金工藝,鳳冠228顆紅絨球展現精微刺繡,牛魔王頭套的灰褐皮紋留存百年檀木肌理。
【后臺密碼:科技與技藝的握手】
專業隔音間內,黑衣傳承人手持提線裝置講解《鐘馗醉酒》的26線協同原理,向同學演示著《鐘馗醉酒》的提線秘技。
【青春印記:紅磚墻前的文化誓約】
夕照中的劇院廣場,實踐團成員們在"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紅磚墻前定格青春。騎白馬武將雕塑見證著青年們的誓言。 "當親手觸碰百年木偶的絲線,更覺肩上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