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紅色印記,賡續紅色血脈
來源:塔里木大學體悟紅色印記,賡續紅色血脈一一走進紅色場館上好行走的兵團精神‘大思政課’團隊

7月6日實踐團隊來到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在館內,看著銹跡斑斑的勞動工具、年代久遠的地窩子等實物,團隊成員深切感受到軍墾戰士“戈壁開荒、草泥為房”的艱苦歲月以及“奉獻為榮、吃苦為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作為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偉大的紅色精神。我們要傳承紅色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奮力跑好歷史的接力棒。”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張倩說道。
7月6日下午,實踐團隊轉赴一師十六團老一營紅色教育基地。不同于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對宏觀歷史的呈現,老一營紅色教育基地在廣泛收集歷史文物的同時探索創新教育方式,讓游客切身體驗“軍墾戰士的一天”,讓歷史變得更可觸可感。
正如講解員所說,這里記錄著開發塔里木的歷史縮影,更銘刻著上海知青的青春歲月。團隊成員在這里的所見所聞,不僅僅是老一營的故事,更是兵團人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生動寫照。
7月12日,團隊成員走進坐落于“共和國軍墾第一城”——第八師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內,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吸引團隊成員駐足觀看。照片中的女拖拉機手,目光炯炯,英姿颯爽,作為新中國第一代軍墾女拖拉機手,金茂芳扎根邊疆,致力于將戈壁荒原變為美麗家園。不僅如此,摞滿補丁的軍大衣、軍墾第一井……無不訴說著軍墾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
此刻,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兵團精神不再是抽象的理論說教,而是可觸可感的歷史場景、可歌可泣的奮斗故事,激勵我們要以屯墾戰士為榜樣,在建設邊疆的新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
隨后,實踐團隊前往柯柯牙紀念館參觀,跟隨講解員的腳步,了解展廳建設情況和整體布局,感悟各族人民修復生態、建設家園的奮斗歷程。而當看到場館外綠樹成蔭的生態景觀時,柯柯牙精神的生動印證更是讓團隊成員心潮澎湃。
紀念館副館長阿衣尼格爾·艾麥爾滿懷深情地說,只有真正領會了柯柯牙精神,才會明白這里的植被綠化,承載著生態變遷的歷史記憶,是一代人奮斗精神的象征。
追尋紅色足跡,賡續紅色血脈。實踐團隊以紅色場館為依托,追尋軍墾戰士的戍邊之姿,體悟兵團精神的磅礴力量,在實踐中將兵團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勵自己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奮勇前行,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通訊員/張倩攝/張倩張子力陸藝婷劉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