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2025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號召,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近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青茶筑夢”實踐隊走進寧德市蕉城區與南平市武夷山,以青年視角深度調研茶產業的探索與拓展之路,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茶產業發展注入青春思考。
實踐隊先后走訪當地4家茶企,通過座談交流、生產流程觀摩等方式,詳細了解茶產業發展現狀。調研發現,當前茶市場正面臨供需失衡的挑戰:一方面產能持續擴張,另一方面終端銷售遇冷,“量增價跌”現象凸顯,傳統茶企普遍面臨庫存壓力與利潤空間壓縮的雙重考驗。

與此同時,實踐隊隊員們經對兩地3條商業街的實地走訪觀察,進一步發現茶產業周邊業態存在突出問題:一是同質化現象嚴重,茶周邊在產品及模式上趨同,缺乏差異化競爭力;二是產品附加值提升受限,茶葉的文化、健康等多元價值未能充分釋放,制約了周邊經濟的提質增效。

在探尋茶產業破局路徑的過程中,實踐隊結合非遺文化創新思路,找到了一條跨界融合的可行方向。隊員們提出并做出嘗試,可將非遺技藝中的合香珠制作與茶葉深度結合——將茶葉研磨成粉融入香材,制成兼具茶香與文化內涵的合香珠飾品,既讓茶香以“可佩戴”的新穎形式走進日常生活,又能吸引青年群體通過非遺載體了解茶文化。此外,團隊還探索出茶葉與制皂、傳統造紙等工藝結合的可能性,可計劃推動一系列“茶葉遇見非遺”周邊產品開發,助力茶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為傳統茶產業注入新活力。

盡管當前茶產業發展面臨多重挑戰,但作為兼具經濟價值與文化內涵的特色產業,其長期發展根基依然穩固。隨著行業對現存問題的持續關注與系統性破解,加之模式創新及品牌建設的不斷推進,茶產業有望在轉型升級中突破瓶頸,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及文化傳承貢獻持續力量。
撰稿:許凌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