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紅跡鑄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隊于2025年7月27日奔赴淮北市劉開渠紀念館,展開了一場深入人心的藝術思政實踐之旅。作為我國現代雕塑藝術奠基人之一,劉開渠先生波瀾壯闊的藝術生涯與赤誠的愛國情懷,在紀念館內凝聚成一座座無聲的豐碑,深深觸動了青年學子們的心弦。
圖為參觀劉開渠紀念館。縱慧琪 供圖
步入紀念館肅穆的大廳,團隊師生立即沉浸在濃厚的藝術與歷史氛圍中。在講解員引領下,大家首先觀看了劉開渠生平紀錄片,光影流轉間,先生從淮北鄉土走向藝術殿堂,最終以“人民藝術家”身份回饋桑梓的動人軌跡清晰可見。隨后,師生們駐足于一件件承載時代記憶的作品前——無論是紀念抗戰英烈的《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等大型青銅雕塑的雄渾力量,還是《農工之家》漢白玉浮雕流露出的深沉人民情懷,抑或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頭像所展現的精湛技藝,都無聲訴說著藝術家如何將個人才情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其名言“人生是可以雕塑的”,此刻更化為一種具象的精神感召,深深烙印于每位參觀者心中。
圖為劉開渠紀念館。縱慧琪 供圖
本次參觀不僅是一場藝術審美的洗禮,更是一次扎根大地的思政實踐。紀念館作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展品本身就是鮮活教材。同學們通過近距離臨摹速寫、小組討論分享等互動環節,深刻體悟到劉開渠先生“為時代造像,為人民立碑”的創作真諦。一位同學在速寫本上鄭重寫下感言:“以前只知劉先生是雕塑大師,今日方懂,刻刀就是他的武器,作品就是他的宣言——用泥土與金石,鑄就了民族不屈的脊梁與人民不朽的形象。”
此次三下鄉活動,讓青年學子們跳出書本,在劉開渠先生的藝術原鄉中汲取了豐厚滋養。紀念館內凝固的雕塑,正悄然轉化為學子心中滾燙的理想與責任。他們深刻認識到,藝術之魂深植于家國土壤,卓越成就源于對腳下土地和人民深沉的愛。未來,這份從淮北沃土生發的藝術力量與愛國情懷,必將激勵青年一代在廣闊天地間,以青春之筆奮力描繪新時代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