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尋影榕城”實踐團走進當地福州閩侯縣白沙鎮,探訪了華輝漁業有限公司、井下村知青記憶館、革命黨史館以及放星驛站,旨在通過實地走訪,了解閩侯縣在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實踐及紅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問題。
2025年7月16日,“尋影榕城”實踐團走進福州閩侯縣白沙鎮,白沙鎮團委書記吳艷楠帶領團隊成員探訪華輝漁業有限公司、井下村知青記憶館、革命黨史館以及放星驛站。團隊借助多元化拍攝與專業技術,記錄白沙鎮產業發展與文化建設圖景,探索“影像+鄉村振興”機制可行性。
(圖:“尋影榕城”實踐團在華輝漁業有限公司合影留念)
鱗光賦能:“小育苗”孕育“大未來”
上午9時30分,實踐團隊踏入閩侯縣華輝漁業有限公司。作為孔元村標志性的特色產業陣地,這里將金魚種苗繁育、成魚養殖與銷售環節深度融合,構成完整產業閉環。
產業鏈閉環,讓“水中明珠”煥發生機
(圖:華輝金魚負責人劉輝為團隊成員介紹金魚產業)
華輝金魚負責人劉輝介紹,企業占地面積21.8畝,借當地水質、地理與氣候優勢,為金魚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金魚培育堪稱“千淘萬漉”,一萬尾魚苗經篩選后僅40-50尾能成為優質成品魚。讓“小鱗光”折射大能量,讓“小金魚”游向大世界。華輝金魚深耕品種培育,追求品質的“純粹性、獨特性”,讓金魚成為承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
一尾金魚游世界,東方美學跨山海
(圖:華輝金魚)
華輝金魚以出口為主,市場遍及臺灣、香港、日本、加拿大等地區和國家。依托政府支持,如今華輝金魚在重慶、上海等地開展巡回展覽,正迅速占有上海、北京、天津、廣州等城市的市場份額。華輝金魚正持續發力構建“內外聯動、全域拓展”格局。
未來,隨著知名度的提升,華輝金魚將收獲更多市場青睞,擴大養殖規模,形成從種苗繁育到成魚銷售的完整產業鏈,讓“小金魚”真正成為撬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大支點”。
融愛同行:“小星火”點亮“大愿景”
上午10時30分,實踐團隊來到位于閩侯縣白沙鎮井下村的放星驛站。放星驛站既承載著鄉村振興的產業使命,又主動肩負起守護鄉土溫情、托舉民生福祉的時代責任。
“連”城鄉,“興”產業,“富”鄉民
放星驛站以“先試先行,帶動鄉民”為初心,扎根鄉村,直面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的現實難題,錨定“國家內需”方向,一頭連接城市需求,一頭扎根鄉村供給,讓村民“不出家門賣菜,包圓田間鮮蔬”。此外,放星驛站著重發力于農產品流通渠道的搭建,通過開展鄉村集市、實行“認養一棵樹”等活動,讓鄉村經濟“活”起來,讓村民口袋“鼓”起來,以實際行動回應鄉村振興的時代召喚。
放星照鄉野,讓每一份“不同”都向陽生長
(圖:放星驛站負責人吳秀梅與團隊成員深入交流)
值得關注的是,放星驛站還長期關懷自閉癥群體,致力于“搭建社會公共空間”,負責人吳秀梅呼吁社會關注、接納鄉村殘疾人群體,讓“特殊”不再被忽視,讓“不同”成為被看見的光芒。孩子們口中的這位“胖胖姨”常常自掏腰包填補特殊教育經費缺口,她以公益為橋傳遞理解與包容的思想火種,追求關懷的“持續性、連貫性”,讓鄉村成為容納多元生命的懷抱。
青春回響:“小村落”激蕩“大時代”
下午3時,團隊成員參觀了知青記憶館、革命黨史館。這座革命老區村,沉淀著福州老知青與老黨員的滾燙記憶,在時光長河中閃耀著精神微光。小鎮以“溯源初心,傳承薪火”為旨歸,深植知青文化沃土。
老物件“言”往昔崢嶸,赤子心“承”信仰之光
(圖:團隊成員參觀井下村革命黨史館)
知青記憶館內,泛黃的歷史照片定格著田間勞作的身影,斑駁的文物展品訴說著工棚生活的艱辛。
團隊成員步入二樓革命黨史館,這里是白沙鎮唯一革命老區村的紅色記憶錨點,沉淀著井下村最厚重的歷史。展廳內,黨的百年風華舒展,五代領導人箴言閃耀,紅色精神譜系墻輝映著革命星火。泛黃史料中的物品,訴說著信仰密碼。成員們駐足,或追憶、或沉思、或聆聽,讓不屈歲月在記憶中永遠鮮活。
鏡頭收起,閩侯鄉韻依舊。金魚游出產業興旺路、驛站點亮共富溫情光、紅館延續精神根脈,共同繪就“產業強、民生暖、文脈興”的鄉村新篇。實踐團的鏡頭,正將這“小天地”里奔涌的活力,熔鑄成燎原的星火,以微光照亮前路,讓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在時代長卷上徐徐鋪展,生生不息。
(劉燃馨 熊美茹 唐安妮 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