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傳承革命精神,同時增進對地方歷史文化的了解與服務社會的能力,2025年7月5日至7月12日,豫北醫學院赴平頂山“緬懷英烈鑄忠魂,傳承紅色樹新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石霞老師的帶領下,先后前往魯山縣、平頂山市多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學習、宣講服務等多種形式,讓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汲取精神養分,提升社會責任感。
此次實踐活動兼具教育意義與現實價值,目標清晰且多元。在紅色文化傳承方面,通過走進抗日紀念館、宣講紅色故事,讓團隊成員與青少年共同感悟革命先輩的愛國情懷與斗爭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在地方文化探尋上,深入非遺場館與博物館,觸摸歷史脈絡,增強文化自信;在社會服務層面,普及合理用藥知識,將專業所學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多重目標的融合,旨在培養既懂歷史、愛文化,又能扎根基層、奉獻社會的新時代青年,為地方發展與民族復興注入青春力量。
實踐期間,團隊循著“紅色傳承 —文化探尋—社會服務”的路徑,有序開展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活動。
一、探訪抗日紀念館,聆聽英雄事跡
實踐活動首站來到魯山縣豫西抗日紀念館。在石霞老師帶領下,團隊參觀了館內歷史文物、圖片資料和場景復原展區。石霞老師結合史料,詳細介紹豫西抗日根據地建立歷程及英雄人物事跡,從指揮員到普通戰士的故事讓師生深受觸動。在烈士名錄墻前,團隊集體默哀,緬懷先烈。同學們表示,對豫西抗戰歷史有了更清晰認識,體會到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的信念。
二、宣講紅色故事,播撒愛國種子
離開紀念館后,實踐隊伍前往魯山四街小學附近,開展“紅色故事進校園周邊”活動。團隊成員化身講解員,用生動活潑的語言為圍攏過來的小學生們講述紅色故事。隨后播放紅色動畫電影,孩子們被深深吸引,現場掌聲不斷。實踐團隊負責人王權燚稱,希望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讓紅色精神扎根心中。
三、走進花瓷博物館,感受非遺魅力
為探尋地方文化瑰寶,實踐團隊來到魯山花瓷博物館。魯山花瓷是中國古代陶瓷中的珍品,以“釉色斑斕、燦若晚霞”聞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了花瓷的燒制工藝、歷史傳承及當代創新發展,當講到匠人們為復原傳統技藝歷經上千次試驗時,同學們對非遺傳承人的堅守肅然起敬。學生表示,認識到非遺保護的重要性,將助力傳統文化傳承。
四、參觀平頂山博物館,觸摸歷史脈絡
實踐團隊隨后前往平頂山博物館,團隊重點參觀《山下故園》《應國印象》《楚漢文明》和《唐宋遺韻》四個主題展區。《山下故園》展區的石器、彩陶勾勒出遠古先民生活圖景;《應國印象》展區的青銅器、玉器還原西周應國風貌,應國玉鷹見證古代禮制文化輝煌;《楚漢文明》展區的兵器、陶器訴說楚漢相爭風云;《唐宋遺韻》展區的瓷器、書畫呈現唐宋時期平頂山地區繁榮景象。石霞老師總結時說,了解地方歷史是理解中華文化的基礎,此次參觀同學們深刻感受到地方歷史與中華文明的血脈相連,增強了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
五、駐足平頂山廣場,普及用藥知識
作為醫學類院校的實踐團隊,服務群眾健康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活動最后一天,團隊來到平頂山廣場,開展“合理用藥知識普及”公益活動。隊員們提前制作了通俗易懂的宣傳海報。面對前來咨詢的市民,大家耐心解答。此次活動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既鍛煉了隊員的溝通能力,也為提升公眾健康素養貢獻了青春力量。

此次豫北醫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紅色教育、文化探尋與社會服務的有機結合,為青年學子搭建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平臺。從革命故事到紅色種子播撒,從非遺堅守到文明積淀,團隊用腳步丈量大地,用心靈感悟精神,深化了對“愛國、擔當、傳承、創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