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有感
20xx年5月,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傅雷家書》。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對兒女的諄諄教導,它通過一封封家書,象是一次次珍貴的談心,在藝術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為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書》所記述的,是傅雷和傅聰這一對父子,1954年到1966年這12年間的書信。1954年,傅聰出國進行深造,甚至被迫流離至倫敦。父親一方面表達了對國外游子的無盡思念,一方面與傅聰傾心長談,與他探討藝術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問題,教導兒子提高個人文化修養,成為一位“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傅聰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在書中,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傅雷將自己的譯著和傅聰溝通交流,他把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出來,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盡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實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后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這位嚴肅的父親,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對待兒子,他謙虛誠懇地說:“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他鼓勵傅聰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傅聰“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得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對父子的家書,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雖然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那一代人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的態度依然可以影響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許多人表現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種態度才有意義。“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我信仰這句話,我也始終這么認為。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態度。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這種態度,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處逆境也能迎著陽光微笑。
一本好書,會叫你忍不住想要讀它,這本書,我想我會反復讀它。
- 何以笙簫默讀后感600字
- 最平凡不過的故事,等待與重逢,猜疑卻又不舍,最終,默笙和以琛,還是牽手,用盡一生的勇氣。
- 01-07 關注:0
- 讀傅雷家書有感
- 20xx年5月,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傅雷家書》。
- 01-07 關注:0
-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范文
- 這兩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這本書。這本書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講述了從1320xx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中發生的事兒。
- 01-07 關注:0
- 紅樓夢讀后感范文
- 從小便愛看紅樓,喜歡冰清玉潔的黛玉,喜歡率直的湘云,喜歡潑辣的王熙鳳,喜歡懂事的襲人,喜歡——里面的所有人物。
- 01-07 關注:0
- 讀后感1000字范文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一本讓人讀后覺得蕩氣回腸的書,這是一首英雄的頌歌。
- 01-07 關注:0
- 讀后感900字
- 今天是3月18日,我們學校的六年級各個班在操場的影棚里觀看了一部讓人受益匪淺的電影,他的名字叫《跑出一片天》。
- 01-07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