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師考試必背知識點:回收期法(PP)
CMA知識點之回收期法
回收期法(PP)除了貼現現金流法之外,還有一個簡易的方法來評估資本投資的項目,即回收期法。
該方法要求計算,在資本項目所產生的稅后增量現金流的累積值能夠等于初始投入。
與NPV和IRR技術類似,回收期法不區分現金流入的類型。
回收期的計算在計算一般回收期時,我們只需考慮項目所產生的稅后增量現金流,而不需要計算這些現金流的現值,即不需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1)均勻凈現金流回收期=總初始投資/預期年凈現金流
(2)不均勻凈現金流在年現金流不相等的情況下,確定回收期是一件累計計算。累計凈現金流入直至初始投資被收回。如果回收期不是完整的年份,可以用直線內插法。假設M是全部初始投資收回的前一年
計算公式:回收期=M+(M期仍未回收的金額)/(M+1期現金流)
回收期法經典例題1
投資項目A的初始投資為$600,000,第一年至第十年的年現金流量為$175,000,計算A項目的初始回收期。
答:回收期=$600,000/$175,000=3.43注意:此公式計算的結果不包括投資期
回收期法經典例題2
某公司為兩個項目A和B的初始投資都是$600,000,前三年兩個項目每年的現金流入都是$200,000,第四年A項目現金流入$10,000,B項目流入0,問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項目A和項目B有相同的回收期
B、項目A的回收期是3年,項目B的回收期是3.1年
C、項目A的回收期和項目B的回收期無法知道
D、項目A的回收期比項目B長
答案:A
解析:項目A的回收期=項目B的回收期=$600,000/$200,000=3年。
- 回收期的決策原則和優缺點
- 如果投資回收期小于基準回收期(公司自行確定或根據行業標準確定)時,可接受該項目;反之則應放棄。(沒有對比,就沒有選擇)
- 12-24 關注:0
- 凈現值與內含報酬率的比較
- NPV的結果是金額(絕對數),IRR的結果是收益率(相對數);所以單個項目的NPV可以相加,從而能評價某種可能的組合所產生的效果。
- 12-24 關注:0
- CMA必考知識點:凈現值法
- 含義等于項目未來現金流的現值減去初始投資現值,即在項目計算期內,按規定回報率計算的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的代數和。
- 12-24 關注:0
- 管理會計知識:調整貼現率
- 對所有新項目使用企業資本成本進行貼現,容易導致在不考慮項目風險水平的情況下
- 12-24 關注:0
- 延遲期權和適應期權
- 涉及在進一步投資前等待并了解更多。對于某些投資項目,有時存在著一個等待期權,不必立即實行該項目
- 12-24 關注:0
- 擴張期權和放棄期權
- 當企業的外部條件對其擴大產能有利時,該企業可以行使擴張期權,即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產能,進而獲得更高的項目價值。
- 12-24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