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畫卷在齊魯大地上徐徐鋪展,文化振興則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2025 年 7 月,中國海洋大學鄉村振興戰略下山東五蓮縣小窯村喚醒沉睡的文化傳承資源調研隊奔赴五蓮, 以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為依托, 深入小窯村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特色鄉村振興示范地,解碼鄉村文化振興的優秀案例,通過座談、參觀等模式探究基層黨組織帶領人民群眾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鄉土大地上書寫青春實踐篇章。
觸摸歷史脈絡,感悟文化傳承
踏入小窯村,仿佛踏入一部厚重的歷史典籍。這里有紅色傳承的熱血印記,抗戰時期八路軍設點、村民自發護佑的故事,在莒北革命史教育陳列館中靜靜訴說, 35 名烈士的英勇事跡,讓隊員們讀懂信仰的力量;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跨越 650 余年,管氏祠堂里,從“一門五進士、叔侄四翰林”的科舉佳話,到耕讀傳家的祖訓傳承,見證著文脈綿延;尊師重教的學風文風歷久彌新,五蓮一中舊址的歲月痕跡,訴說著這里對知識的尊崇,“探花府”的朗朗書聲仿佛仍在耳畔。
隊員們穿梭于古建與史跡間,觸摸先輩們的精神密碼,感悟文化傳承的溫度。而在這其中,還有一段特別的經歷。書記熱情地為隊員們展示了一面特殊的國旗,這正是 2025 年 1 月 1 日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專用國旗。它曾于新年首日飄揚在天安門廣場,后跨越千里扎根革命老區小窯村,成為激活紅色基因、賦能鄉村振興的文化紐帶。看著這面國旗,隊員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小窯村紅色文化的厚重與傳承的意義。
聚焦振興實踐,見證創新探索
在這里,鄉村振興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規劃,而是腳踏實地的實踐。 團隊成員深入調研探究了小窯村文化振興的創新路徑:以紅色精神為魂,莒北革命史國防教育基地成為紅色地標,廉政教育基地里,廉潔清風沁潤人心;以耕讀文化為骨,探花府修復、耕讀書院打造,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碰撞火花;以鄉愁符號為翼,“夢里老家”鄉愁記憶街道,將百年老屋、鄉土風情與現代生活融合,喚起幾代人的情感共鳴。投身產業實踐,助力融合發展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五蓮的農商文旅融合探索,為實踐隊員們打開新視野。以美食民宿為翼的服務產業 中, 1.2 萬畝黃桃林的甜蜜, 12 棟百年老屋的鄉愁,正孕育著蓮西民宿群的新生,隊員們參與規劃研討,為鄉村文旅 “引流” 出謀劃策;以拓展研學為脈的研學產業間,文脈昌盛的小窯村,成為學子們的打卡地,隊員們協助策劃研學路線,讓紅色傳承、耕讀文化 “活” 在行走課堂里。
青春賦能鄉土,共繪振興新篇
數日的實踐,海大學子從文化傳承的聆聽者,變為振興實踐的參與者。隊員們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文化 IP 打造出創意、為文旅產業推廣做調研、為基層治理數字化提建議,把實踐成果寫在鄉土大地上。離別時,小窯村的青山綠水、文化新貌,已深深印刻在隊員們心中。這趟實踐之旅,讓 “鄉村振興” 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個具體的腳印、一幀幀鮮活的畫面。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青春賦能,使命在肩。中國海洋大學實踐團隊將帶著五蓮的鄉土記憶、振興思考,繼續在青春賽道上奔跑,讓更多人看見鄉村文化振興的力量,讓革命老區的文化之光,照亮更多青春逐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