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xiāng)社區(qū),社區(qū)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為深刻貫徹落實這一理念,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的星河逐光實踐團隊于7月3日赴泰興姚王街道,以基層治理實踐與紅色精神傳承為切入點,在社區(qū)服務與理論學習中踐行青年擔當。
深耕基層,參與適老服務
7月3日上午,實踐團到達湖濱社區(qū)。在湖濱社區(qū),實踐團成員首先參觀了社區(qū)老人休閑活動中心。該中心配有空調(diào)扇、棋牌桌、圖書角,一旁的柜子中整齊擺放著血壓儀、急救包等設備,社區(qū)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每天有10余位老人來活動,應急設備是為了應對突發(fā)情況,每天都會有人來檢查,保障老人安全。”隨后,實踐團成員分組行動,進入樓道,將樓道內(nèi)堆放的舊家具、盆栽等雜物逐一清理,搬運至社區(qū)指定收納點。“之前樓道堆得走路都費勁,現(xiàn)在敞亮多了!”居民李阿姨笑著對正在擦拭扶手的實踐團成員們說道。
20250703星河逐光隊實踐團隊整理居民樓道雜物。供圖 孫甜琪
傳承紅色精神,學習黨的理論
實踐團參與姚王街道理論宣講結(jié)對共學活動。在社區(qū)會議室,成員們與青年工作者一對一結(jié)對共讀《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建設100年》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互相交流分享學習感想,實踐團成員有所感悟,“青年學生要把理論學進心里,再帶到社區(qū)服務中去。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的學習方式,讓我更明白基層治理中黨員的帶頭作用。”
情系紫云,關愛老兵
7月3日下午,實踐團來到丹霞社區(qū)水岸嘉菀物業(yè)服務中心,聽抗美援朝退伍老兵鞠奶奶講述烽火歲月。“家里怕危險,死活不讓我參軍。”老人聲音沙啞卻有力,“18歲那年,我趁著天黑,跟著兩個姐妹偷偷翻出了家門。”入伍后,她被分配到衛(wèi)生隊,每天要清洗沾滿膿血的紗布。“前線送下來的紗布都得煮三遍再用,傷員太多,浪費不得。”說到這里,她突然抬起右手比劃著,“煮紗布的大鐵鍋,有這么大。”1950年冬,菊奶奶隨部隊開赴大興安嶺修筑鐵路。當被問及最難忘的事,她沉默了幾秒:“在朝鮮戰(zhàn)場,山上到處是彈坑,高射炮打下的飛機殘骸插在雪地里,像墓碑。”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只有小學文化的她開始用樹枝在泥地上練字,"繭子磨得握不住筷子",最終從文盲成長為能寫工作報告的基層干部。 “現(xiàn)在的年輕人要記住,好日子是拿命換來的,別忘本。”老人的話語讓在場實踐團成員紅了眼眶,有成員偷偷擦拭眼淚,大家紛紛點頭,牢記奶奶叮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前輩們在艱苦歲月中不懈奮斗中得來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尤其是我們青年大學生要為當代社會發(fā)展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50703星河逐光隊實踐團隊聽抗美援朝老兵講述抗戰(zhàn)經(jīng)歷。供圖 宋玲瑜
“救”在身邊,學習應急知識
慰問完退伍老兵后,實踐團在該社區(qū)學習急救知識。星河逐光實踐團的成員們圍坐在長桌旁,專注聆聽區(qū)紅十字會培訓師講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領。"施救時要注意保持患者氣道通暢,捏住鼻子,用正常呼吸量吹氣兩次。"培訓師一邊演示一邊強調(diào),實踐團負責人李玥立即在筆記本上記下關鍵步驟,并用手機錄下操作演示的全過程。 現(xiàn)場觀察到,實踐團成員們兩兩一組進行模擬練習。成員跪在人體模型旁,按照"仰頭抬頦-捏鼻-吹氣"的流程反復操作,一旁的搭檔則用手機計時,確保每次吹氣間隔不超過5秒。實踐團負責人認真記錄筆記,抬頭補充:“我們計劃把今天學的知識做成圖文手冊,在社區(qū)里發(fā)放。”從急救知識的普及推廣到社區(qū)治理的多維參與,實踐團的青年們始終秉持著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完成專業(yè)救援培訓后,他們立即將這種嚴謹務實的態(tài)度延伸到了更廣闊的基層服務領域。
20250703星河逐光隊實踐團隊學習急救知識。供圖 孫甜琪
實踐團成員表示:“青年走進基層,既要‘弄臟手’干實事,也要‘沉下心’學精神。”青春的腳印已踏入鄉(xiāng)土,更多溫暖的故事正在醞釀。
通訊員 孔蕓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