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家鄉社會實踐:陪伴小朋友成長,傳遞知識與溫暖
“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擔當。返家鄉社會實踐,不僅是一次磨煉,更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重要一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能更深刻地了解家鄉,增強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利用寒假時間,淮北師范大學志愿者參與了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了輔導小朋友認字和教小朋友手工的活動。這次實踐活動,讓志愿者收獲頗豐,也對教育和成長有了新的認識。
一、前期準備:精心規劃,開啟溫暖之旅
在活動開始前,志愿者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考慮到小朋友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志愿者在認字教學方法上,決定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從網絡和教育書籍中搜集了大量有趣的認字素材,像色彩鮮艷、圖案精美的識字卡片,充滿趣味的識字兒歌,以及生動形象的動畫識字視頻。還設計了認字小游戲,比如“漢字連連看”,將漢字和對應的圖片連接起來;“漢字猜猜猜”,通過描述漢字的含義或相關故事讓小朋友猜字。
對于手工教學,志愿者根據小朋友的年齡和動手能力,挑選了簡單又富有創意的手工項目,如折紙、剪紙、黏土制作等。購買了充足的手工材料,彩色卡紙、安全剪刀、無毒黏土、彩色畫筆等。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志愿者提前對活動場地進行了布置,營造出溫馨、活潑的學習氛圍。還聯系了當地的社區工作人員和學校老師,通過他們的宣傳,吸引了兩名小朋友報名參加活動。
二、認字教學:趣味引導,點亮知識之光
活動正式開始,第一堂認字課上,小朋友們滿懷好奇與期待。志愿者先播放了一段歡快的識字兒歌動畫,小朋友們立刻被可愛的卡通形象和動聽的旋律吸引,跟著節奏一起哼唱,課堂氛圍瞬間活躍起來。播放結束后,志愿者拿出識字卡片,開始教小朋友們認識簡單的漢字,像“人”“口”“手”“大”“小”等。志愿者一邊展示卡片,一邊做出相應的動作,比如教“人”字時,志愿者站得筆直,雙手下垂;教“口”字時,志愿者張大嘴巴。小朋友們學得有模有樣,很快就記住了這些漢字。
為了檢驗學習效果,志愿者組織小朋友們玩“漢字猜猜猜”游戲。志愿者描述“我們每天都要用它吃飯、說話”,小朋友們迅速反應,大聲喊出“口”字,猜對的小朋友興奮得手舞足蹈。在這個過程中,兩名小朋友都積極參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有個叫陽陽的小男孩比較內向,總是不敢舉手發言。志愿者注意到他后,特意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鼓勵他回答。他小聲地說出答案,雖然聲音很小,但回答正確。志愿者立刻表揚了他,獎勵給他一個小貼紙,慢慢地,陽陽變得越來越自信,也積極參與到游戲中。
在后續的認字課程中,志愿者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引入了簡單的漢字故事,像“日”和“月”的傳說,讓小朋友們了解漢字的起源和文化內涵。還開展小組競賽活動,將小朋友們分成小組,進行認字比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團隊合作精神。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小朋友們認識的漢字越來越多,有的小朋友甚至能自己閱讀簡單的繪本。
三、手工教學:創意激發,綻放想象之花
手工課上,志愿者先教小朋友們折紙。志愿者拿起一張彩色卡紙,邊示范邊講解,教他們折一只可愛的小兔子。小朋友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志愿者的動作,小心翼翼地跟著折。有的小朋友遇到困難,志愿者就走到他們身邊,耐心地指導,幫助他們完成。不一會兒,一只只形態各異的小兔子在小朋友們手中誕生了,雖然有些折得不太標準,但他們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接著是剪紙課程,志愿者向小朋友們展示了一些精美的剪紙作品,他們被剪紙的藝術魅力所震撼,發出陣陣驚嘆。志愿者先教他們剪簡單的形狀,如圓形、方形、三角形。強調使用剪刀的安全事項后,小朋友們開始動手嘗試。在剪紙過程中,小朋友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剪好的形狀組合成各種圖案,有的拼成了小房子,有的拼成了小動物。
黏土制作課上,小朋友們的創意更是得到了充分發揮。他們用五顏六色的黏土制作出水果、蔬菜、花朵、人物等各種各樣的作品。有個叫悅悅的小女孩制作了一個黏土蛋糕,上面用不同顏色的黏土裝飾了蠟燭和水果,非常逼真。志愿者將小朋友們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區,讓他們互相欣賞,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通過手工制作,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四、困難與挑戰:積極應對,收獲成長感悟
在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兩名小朋友年齡較小,理解能力有限,在認字和手工制作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講解和指導。有時候一個知識點或一個手工步驟要重復很多遍,才能讓他們明白。而且小朋友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課堂上容易出現走神、打鬧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志愿者采用了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增加互動環節和小游戲,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對于理解能力較弱的小朋友,給予更多的關心和耐心,一對一地輔導,幫助他們跟上進度。
還有就是手工材料的管理問題。由于小朋友們在使用材料時比較隨意,經常會出現材料浪費和丟失的情況。后來制定了材料使用規則,每次發放材料時,根據實際需要嚴格控制數量,提醒小朋友們節約使用,并且在課后及時整理和回收材料。通過這些措施,有效地解決了材料管理的問題。
這次實踐活動,讓志愿者深刻體會到教育工作的不易。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是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去引導他們。在與小朋友們相處的過程中,也收獲了很多快樂和感動。他們的純真、善良和對知識的渴望,讓志愿者更加堅定了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
五、活動總結:感恩相遇,展望美好未來
隨著活動的結束,志愿者對這次返家鄉社會實踐進行了總結。通過這段時間的輔導和教學,小朋友們在認字和手工制作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他們認識了更多的漢字,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手工制作的技巧也更加熟練,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看到他們的成長和進步,感到無比欣慰。
這次實踐活動也讓志愿者自身得到了很大的鍛煉。提高了自己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學會了如何與小朋友們建立良好的關系,如何引導他們學習和成長。同時,也增強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認識到青年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志愿者將繼續關注家鄉的教育事業,積極參與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為家鄉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也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夠加入到返家鄉社會實踐中來,用自己的知識和熱情,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讓家鄉變得更加美好。
這次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志愿者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它讓志愿者在奉獻中收獲成長,在付出中感受快樂。這段經歷將激勵志愿者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