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大外院學子三下鄉:紅色足跡暖人心,紅色精神永傳承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緬懷英雄先輩,弘揚紅色精神,2024年6月29日-7月1日,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尋憶•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淮北市相山區開展“學習紅色文化,重走來時路”主題活動,通過走訪相山區五大紅色景點,了解并傳承紅色文化。
6月29日,實踐團到達淮北市鐘源閣紅色文化博物館。館內利用文字、圖片和實物,結合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展現出中國共產黨自建黨初期、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時期的光輝歷程。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每一件舊物都帶著實踐成員回溯崢嶸歲月,每一張老照片都讓實踐成員感受到了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實踐成員們深刻認識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堅定了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的信念。
接著,實踐團來到了相山區烈士陵園。實踐團成員自愿為革命先烈擦拭干凈墓碑。雖然只有一塊塊墓碑,但先輩們的愛國精神永遠鐫刻在民族記憶中,在每個人民的心中。“每一次擦拭烈士墓碑,都是一次心靈的洗滌,更是對歷史的深切緬懷。”實踐團成員朱思佳有感而發。
6月30日,實踐團來到了淮北市劉開渠紀念館,對劉開渠先生偉大的革命精神進行實地學習和考察。劉開渠先生的雕塑作品以生活為基礎緊跟時代步伐,主要以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為重點。在了解這位偉大的雕塑大師的經歷,結合時代背景信息,實踐團深深感悟到劉開渠先生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崇高的奉獻精神。
實踐團攀登相山來到將軍亭和將軍碑林。居高臨下望去,相山皆入眼,氣勢磅礴。亭前石碑仿佛帶著實踐團回到淮海戰役,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和副參謀長張震登臨相山,眺望陳官莊戰場,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廣大將士不怕困難、浴血奮戰,取得淮海戰役的最后勝利。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回首過往百年,中國共產黨人頑強奮斗、不懼艱險、不怕犧牲,形成了偉大的紅色精神,紅色精神,猶如一座豐碑,光榮地矗立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長河中。它不僅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精神財富,更是新時代青年一輩不斷前行的動力和榜樣;幢睅煼洞髮W外國語學院“尋憶•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團以先輩為旗幟,跟隨紅色足跡,重走先輩走過的路,積極宣傳弘揚紅色文化,以文化之力助力偉大復興。
作者:汪嘉玲 來源: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尋憶·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