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了解和研究家鄉名人,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2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故里英明探,鄉賢事跡訪”名人溯源調研團團隊成員于2024年7月25日先后前往全椒縣圖書館以及全椒吳敬梓紀念館,旨在探索家鄉名人對地方社會和文化發展的貢獻,以及他們的精神影響力。
團隊成員首先來到全椒縣圖書館,在圖書館的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利用豐富的圖書館資源,包括文獻資料、報紙檔案和地方志等,深入了解和分析家鄉名人的各個方面。他們通過系統的文獻查閱和資料整理,逐步勾勒出名人的成長歷程、主要成就及其在地方社會中的影響力。其中包括:北宋宰相張洎,晚清著名文人和詞作家薛時雨,
太平天國晚期著名軍事將領汪海洋,元末明初時期官員樂韶鳳,清代著名的詩人、戲劇家、駢文家金兆燕,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師,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吳敬梓等。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參觀圖書館,進行學習調研。
其中,《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給團隊成員帶來了深刻的印象。吳敬梓,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朝小說家,有“秦淮寓客”“
文木老人”之稱。他出生在安徽全椒一個“科第仕宦多顯者”的官僚家庭。早年生活豪縱﹐初入學為生員,后屢困科場,家業衰落,經歷世態炎涼之苦。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托病不赴。晚年,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后卒于客中
。他的著作《儒林外史》是中國小說史上少有的幾部出類拔萃的巨制之一,是唯一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諷刺小說。小說以犀利的筆鋒,含蓄幽默的言辭,揭露封建知識分子追求功名富貴和封建官吏貪污受賄的卑污齷凝行為,打擊腐朽的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從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可救藥的危機,達到了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
圖為《儒林外史》各種版本記載。
于是隨后團隊成員便來到全椒縣吳敬梓紀念館。全椒縣吳敬梓紀念館主體建筑坐北朝南,裝飾手法以明清風格為前提,分為三廳兩廡兩回廊組成的仿明清風格的古典式建筑,既收南方園林之秀,又納北國古建之雄。紀念館設門廳、過廳、正廳、展廳四部分,運用版面、燈箱、通柜、獨立柜、塑像等不同表現形式?傟惲姓褂[面積為1600平方米,共7個展廳,分別為:分為:吳學研究資料廳、吳敬梓家世廳、吳敬梓生平廳、正廳、衣冠冢、西墅草堂、接待室。館內藏品主要來源于考古發掘、社會捐贈、征集等。藏品類別有石刻、陶瓷器、青銅器、字畫等。
圖為正廳前的吳敬梓銅像。
大門兩邊四座鼓形旗桿石,象征著“探花門第”當年的鼎盛。在正廳前草坪中央,立有一尊吳敬梓銅像,高約10米,手握書卷,直面蒼生,給人以栩栩如生的感慨。 過廳正中矗立一尊巨型石碑。碑陽刻著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集》中的一段話:“追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拋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蹙而能詣。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碑開刻著《吳敬梓》傳。

圖為吳敬梓紀念館過廳正中的巨型石碑。
正廳內安放一尊吳敬梓座像,館內陳列著《儒林外史》各種版本以及吳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發現最早的刻本《臥閑草堂本》、民國時期的《增補齊省堂本》以及《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還有其七言古詩手跡《奉題雅雨大公出塞圖》的縮小件等,其原件大約長2米、寬1米,是我國一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東西展廳還陳列了中外專家學者對《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和其故居的部分文物、石刻以及國內著名書畫家的作品。

圖為正廳中吳敬梓坐像及部分吳敬梓生平介紹。
通過深入調研,了解名人的奮斗歷程和精神風貌,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了名人對于地方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他們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和文化傳承的守護者。同時,團隊成員也充分感受到自己作為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遺產,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在實踐過程中,提升了團隊成員調研實踐的能力,學會了如何從多角度、多渠道獲取和分析信息。未來,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夠繼續深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挖掘和傳承家鄉的文化資源,為地方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