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9月6日訊】(通訊員:任宸茗)“種下一顆種子,托起明天的太陽。”簡單兩句,道出支教甚至教育的意義。同樣懷揣著這一理想,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西部夢想協會“啟愿”支教隊15名隊員,奔赴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良田鎮壩草村火箭軍希望小學,秉持“平等對話、共同生長”的核心價值觀,開展新形式大學生暑期鄉村夏令營。以兒童為中心,開展一次“小而美”的屬于鄉村孩子的 “夏令營”,為“鄉村教育個體改變”創造一種可能。
多元開放課堂,對話建立連接
“鄉村夏令營就是一場廣義的對話,是城市和鄉村的對話,大學生和孩子的對話,東部和西部的對話,一場建立連接的對話。”支教隊采取文化課和興趣課相結合的模式,在語文、數學、英語基礎上,設計了美術、手工、音樂、天文、地理、體育多彩課程。課堂打破純粹知識的傳授,全程將對話融入課堂,學生可以在文化課上開放自己的內心,暢所欲言,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隊員侯懿峰創新語文教學,將詩歌與話劇相結合,帶領學生全身心體會詩詞的美。在隊員朱紫婷的手工課上,孩子們盡情想象,把夢想繪制在紙飛機上,放飛紙飛機,在心底埋下一個夢想。通過對話,隊員與學生建立起共同成長的連接。
聆聽每個家庭,讓家訪零距離
8月3日支教隊召開家訪專項會議,將家訪分為8月4至8月7日,第一次家訪,8月10日至8月12日第二次回訪,并在這期間完成全部學生的信息統計。與指導老師的商議后,聯系社會愛心人士,共為7名貧困學生購置衣物共花費1500元,并新設立學業資助學生3人,為每一位有志于通過教育走出大山的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指導老師確定資助名單后說到,“這些孩子得到幫助不僅是因為遇到我和我背后的愛心人士,更是因為遇到了支教隊的隊員們,隊員們的走訪調查才是起點。”家訪傳真情,讓支教真正走進每個家庭的心里,溫暖著每個孩子的心。
開展多彩活動,展現自信姿態。
8月10日和8月14日,支教隊延續傳統分別開展趣味運動會和告別會兩大活動。運動會涵蓋五子棋、拔河、爭分奪秒等13種項目,所有孩子們全部參與其中。孩子們在運動場上互相加油打氣,展現自我與團隊風采,每一次蓄足力量躍起,每一次鼓起勇氣挑戰,都是彌足珍貴的成長瞬間。運動會總分的第一名張廷川,舉起獎狀大喊:“明年,我還要參加!”
告別會延續往年傳統,將《北京東路的日子》作為合唱曲目,但今年話劇與合唱相結合的創新,讓人眼前一亮。體育課上的五步拳搬上舞臺,讓課堂上所學,真正發揮作用,激發孩子們的自信,展現自己的風采。老師臨別贈言時,孩子們滿眼不舍,飽含淚水,反復地問,“明年還來不來?”擁抱、淚水、寫信、留下聯系方式,彰顯了短暫半個月建立的深厚情誼,也讓支教有了延續的意義。
開展社會調研,踏尋致富之路
舊貌換新顏,宏圖成好夢。支教隊員先后采訪壩草村小學校長周榮輝、馬口洞村村支書楊虎、當地大學生村官楊蒙火龍果基地負責人肖祥等,了解當地特色產業及教育的發展現狀,切身探索鄉村發展之道。每年六月,蜂糖李成熟上市,鎮寧鄉也將這種地方獨有的水果作為重點產業來發展,不斷擴規模、提品質、拓市場,讓蜂糖李成為了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致富果”。據火龍果基地負責人肖祥所述,依托鎮開發公司,火龍果基地與深圳百果園等集團簽訂收購協議,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并通過雇傭當地村民等形式,有力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受疫情沖擊,國內火龍果市場趨于飽和,基地面臨著產品滯銷、難銷等問題,利潤較疫情之前有所下滑。”肖祥介紹,為打破僵局,當地將發展重心從傳統紅心火龍果逐步轉移到了更為小眾、單價更高的燕窩果上。目前燕窩果處于適應階段,待種植技術、管理模式成熟后,基地將大面積改種燕窩果,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從開通公路高速始創一番產業,到擦亮特色招牌致富一方百姓,再到堅守教育戰線點亮一代希望。
改變一個生命,并不一定需要時間長度的填充。更多時候,一天、一小時、甚至一分鐘,真的能夠創造奇跡,這就是“永恒瞬間”的價值。“啟愿”支教隊希望通過愛與對話,種下一棵顆種子,創造一個個永恒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