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深入走進智慧農業
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寒假伊始,我有幸加入了安徽財經大學強國富農實踐隊,在黨的政策引領下,團隊懷著開展社會實踐的一腔熱情,任務線上分工完畢,線下各自行動。我于2022年12月16日至12月31日展開對于安徽省六安市潘岔村數字化鄉村建設方面有關的調研,我在不斷實踐了解的途中明晰了當代數字技術賦能給鄉村振興帶來的重大機遇以及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
潛心探索明方向,埋頭研究理前程
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重點著眼于農村蓄力實施數字化產業,在活動進行中,我更深層次的感受的數字化給鄉村發展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2022年12月14日,數“智”蝶變實踐隊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依托騰訊會議平臺,第一次線上會議成功召開,會議由隊長李家瑩主持,全體成員積極與會。在隊長宣講實踐背景和實踐內容時,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名大學生身上應肩負的時代大任,朝斯夕斯,國家念茲在茲的是人民。實踐在此,也響應著我們感受數字化鄉村建設的脈搏。
圖為社會實踐隊正在進行第一次線上會議,講解社會實踐內容和社會實踐分工。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孫凱寧供圖
在活動進行之中,我搜集并閱讀了大量有關調研地所在的資料,進一步深入了解其現狀。在搜索資料了解的同時,我真切感受到了黨的政策引領下,地方建設數字化鄉村的熱情以及成效。數字化技術的結合以及實施,不僅僅是提高了商品質量,而且帶動了農村產業的轉型化發展。地方都洋溢著鄉村產業數字化的魅力,人民都懷裹著努力為產業工作的氣氛。我體味到了信息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潛力和其發揮的經濟推動作用促進了農業的全面升級、農村的全面進步、農民的全面發展。數字化不只是我們在紙面上的學習和口頭上的號召,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在鄉村產業中一步步踏實融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
智慧農業新發展,鄉村振興新動力
在我所在的調研地寒亭區固堤街道數字化建設的典型代表就是智慧農業。西瓜以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著稱,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濰縣蘿卜美名揚,固堤西瓜甜四方。”其蓬勃發展的數字化西瓜產業毫無疑問成為鄉村振興的巨大推動力。
圖為第五屆固堤街道西瓜文化節正在舉行。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孫凱寧供圖
“郭牌西瓜”是固堤街道西瓜產業發展中的龍頭,其中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可見一斑,“郭牌西瓜溯源品控一體化管理平臺”通過引入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了食品安全智慧化管理新模式。固堤西瓜文化節的舉行更是擴大了品牌效應,增加了產業影響力。
我從中真切感受到數字化技術給鄉村帶來的經濟活力,數字化技術運用在產業中的連鎖效應,將數字化技術與農村傳統種植產業結合猶如如虎添翼,與此同時帶來的是更大范圍的引領作用,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給農業插上了技術的翅膀,給鄉村振興發展安上了加速器。數字化鄉村建設推進經濟發展的汩汩動力,也推動著我們不斷實踐調研的前行。
- 深耕“人才沃土”,助力鄉村振興
- 為進一步了解現代化農業技術推廣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實地發展情況,安徽財經大學文學院強國富農隊于1月11日走進安徽省六安市潘岔村進行實
- 02-21 關注:0
-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深入走進智慧農業
- 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
- 02-21 關注:0
- 東南第一學宮
- 自古代起,學宮一直是教育圣地,是學子登科出人頭地必須跳躍的龍門,也是地方教育、文化、人才的發源地。
- 02-21 關注:0
- 悠悠南音之調 婉婉家鄉之情
- 南音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發源于福建泉州,用閩南語演唱,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漢族音樂。
- 02-20 關注:4
- 探索閩派古琴
- 古琴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象征。早在《詩經》的《國風》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章句,古琴在中國有近3000年的歷史。
- 02-20 關注:2
- 福建龍角舞
- 龍角舞主要流傳在福建省永安市上坪鄉和附近鄉鎮一帶,用地方方言永安話創作而成的,最初作為道場的一種表演形式在民間流傳,多半是以祈
- 02-20 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