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宣揚家鄉文化,增加社會經驗,擴寬視野,這次寒假我參加了“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我們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而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深入了解了家鄉的文化與歷史。
我的家鄉位于安徽省安慶市的宿松縣,宿松處于吳楚文化交匯地帶,鐘靈毓秀,是我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發祥地;黃梅戲以其動人婉轉的甜潤唱腔,清新濃郁的鄉土氣息,倍受人們喜愛,歷經千年風雨,芳香依舊沁人心脾;構成黃梅戲唱腔和劇種基礎的“斷絲弦鑼鼓”(以打擊樂為主、間以絲竹音樂伴奏的民間器樂形式,曲牌有30余首,分為打擊樂和絲竹樂間奏的斷絲弦曲牌、鑼鼓曲牌、弦樂曲牌三類)和“文南詞”(一種類似歌舞演唱的形式,多為2~4人演出,其典型代表作為1950年代初期佐壩區虞松巒村文南詞劇團排演的《浪子拋球》)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兩朵民間藝術奇葩,至今廣為流傳。鼓書是流行于全縣廣大地區的一種單人表演的表演形式,表演者左手持檀板(牙子),右手輕巧鼓錘敲擊一用數根近米長的竹桿做成的鼓架支撐的一面小扁鼓,說書人在表演過程中,有四句頭或二句頭的清唱,有或長或短的說白段落,說唱中的開頭、中間、末尾均夾以節奏很強的鼓板打擊聲。燈班·燈會·燈展:民間春節燈班在全縣較為活躍,燈班的“大件”是龍燈,一般還有舞獅、彩船、挑花籃等,燈班中夾以各色方圓、大小不等的花燈,還有鑼鼓班子和吹奏“的號”者。許嶺、下倉的燈會,佐壩的龍舟會,曉星、趙嶺的獅舞,百余年來深受縣內外群眾歡迎。
民間工藝:根雕是上世紀90年代在我縣興起的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造型藝術,宿松從事根雕創作作品較多且有一定造諧者有周青、洪水先等人;周青,安徽省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現有根雕作品300余件,其根雕《芭蕾》1977年獲解放軍某部建軍50周年美展一等獎,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根藝美術家”稱號。木雕工藝在宿松由來已久,早期作品多為佛像和花板;許嶺鎮高家的木雕佛像曾銷往外省外縣,小孤山啟秀寺有一幀觀音菩薩像是其作品。花板雕刻是宿松頗有歷史淵源的工藝制作,其作品用于床、柜、建筑飾品或構件,縣內陳漢、涼亭、二郎、隘口、北浴等地均有從事花板雕刻的藝人。紙扎工藝在宿松有相當長的歷史,民間扎制花燈、龍燈、祭品等藝匠較多,特別是扎制的祭祀工藝品,如亭臺屋宇、花鳥人物,栩栩如生。石雕石刻藝術源遠流長,石雕作品有獅、龍、鳳等,石刻作品以碑刻居多,不僅運用陰陽刻技法雕刻文字,有的還刻有各種圖案,如龍鳳花鳥,人物走獸;程嶺鄉王惠文石雕石刻技藝水平較高,宿松小孤山、太白書臺、彭澤龍宮洞等處都有其作品。盆景制作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喜愛盆景并親手制作者漸多,作品有山石盆景、植物盆景、珊瑚盆景、木雕盆景、山石、植物盆景等。竹編工藝上世紀80年代興起,工藝竹編有花缽套、果盤、食品盒、竹制工藝涼席等。剪紙在宿松民間較為時尚,有繡花鞋、窗花等。
民俗鄉風:語言,本縣語言比較復雜,與地理位置有直接關聯;宿松話可能受到古文字聲韻的影響,學詩韻,呼平仄,較易入門,但由于尾音重,學普通話、拼音字母和外語,發音較難準確。如把“來”叫“雷”,“吃晚飯”叫“過夜”,“吸煙”叫“吃煙”,“妻子”叫“堂客”等。居住,建國前,在封建宗族制度影響下,農村崇尚家族群居即同姓同族的人員聚居在一個村落,房屋連在一起,一進多重,暗巷穿通,中有祖堂和大門,宅戶相望,門窗相對。建國后,經土地改革,廣大人民的居住條件逐步改善,通戶減少,獨戶增多,一般都是“明三暗五”。近年來,許多村落建起了康居新村,與城里在居住條件上的差異進一步縮小。衣飾,本縣人民在衣飾方面,素有愛美儉樸的傳統,青春少女,尤愛打扮,入學青年,甚講整潔,新婚夫婦,必穿華麗。舊時的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已很難看出痕跡。飲食,本縣居民,向有“一日三餐”、“一稀兩干”或“兩稀一干”習慣。惟逢年過節、婚喪賀吊諸喜事,則盛辦酒席,分海參席、香藎席、木耳席之類,酒菜甚豐,而且席位排次較嚴,禮節頗多,有里俗遺風。節日還沿襲舊的飲食傳統,元宵吃湯圓,三月三吃避疫耙,端午吃粽子、飲雄黃酒,中秋吃月餅、糍粑、咬菱角,重陽吃螃蟹、飲菊花酒,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春節除買魚肉外,還講究做印子粑。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交流活動頻繁開展,飲食漸有南北風味。
宿松更有名勝景區:石蓮洞,白崖寨,小孤山等
1.石蓮洞,宿松乃古松茲侯國,始建于漢高后四年,漢平帝始元五年降侯國為縣。隋文帝開皇十八年改現名,距今近2200年歷史。宿松地處大別山南麓,長江中下游北岸,是皖鄂贛三省八縣結合部,當滬蓉高速、105國道、合九鐵路之通衢。宿松地形多變,依山、面湖、臨江,水秀山清,人杰地靈。
2.白崖寨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崖山位于宿松縣城西北趾鳳鄉境內,距縣城五十余華里。主峰雁戀坡海拔四百七十六米,窄徑凌空,飄崖百例。“南國小長城”白崖寨就盤臥于向崖山上。寨墻環繞東峰、西峰、西陽尖、雁戀坡、大印坡五大山峰,長達十華里,逐迄起伏,巍峨壯觀,宛如長城。
3.小孤山座落在安徽省宿松縣東南,位于長江中下游,距離縣城65公里。與江西省彭澤縣的彭郎磯隔江相望與江西的石鐘山、龍宮洞遙相呼應,和國家級風景區廬山,湖北省黃梅縣的五祖寺,安徽省的天柱山雄距長江兩岸,形成三角之勢。構成了天然的旅游網絡。素有“海門第一關”之稱。
經過這次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可我學到的卻是我一個學期在學校難以了解的。這是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僅是完成了對我家鄉文化的宣傳。也讓我在這個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
我在收集資料和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收獲良多,豐富了我對此類活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