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到達寧縣王孝錫烈士紀念館,通過緬懷王孝錫烈士并追憶其生平經歷與重要貢獻、探尋紅色記憶,旨在引導青年學子賡續紅色血脈,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做革命精神傳承人。
王孝錫烈士紀念館被評為甘肅省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慶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陳設以時間為序,以王孝錫烈士的革命事跡為主,讓我們了解到在多個革命事件比如旬邑起義、包家寨會議還有西安事變、解放戰爭中黨的正確引領的重要性與寧縣人民微弱但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王孝錫烈士主題展中,前言部分重彩描述了王孝錫在短暫的革命生涯里對陜甘地區產生的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讀完不禁感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時刻,那數萬名像王孝錫這樣的革命英雄烈士,為了救國救民的革命理想不惜付出所有,才換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今天。我們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讓數千年來凝聚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深深沁入每個人的心中,時刻激勵我們以自強不息。我看向旁邊王孝錫的雕塑,雕塑的背后是波瀾壯闊的祖國河山,王孝錫等一眾革命英烈拼盡全力所守護的祖國的河山。雕塑中,王孝錫手里握著的是筆桿子,頭腦里武裝的是馬克思主義,身著民國長衫,挺起了中國脊梁,又是多少有名無名的烈士才構成了中國革命史的脊梁。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學習王孝錫烈士紀念館。王瑩君 攝
移步到毛主席簽發的《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前,我仿佛看到在那艱苦的年代,王孝錫的父母因兒子25歲就英年早逝而癱軟在地痛哭流涕,又仿佛看到了王孝錫挺起胸膛,邁著堅定的步伐,用生命為革命勝利開拓出一片天地。
圖為實踐團成員朗讀《永別》詩。王瑩君 攝
走出王孝錫烈士紀念館,還是被先輩感動到久久不能平息。在民族危亡之際,我們每個人都要像先輩一樣勇于擔當起時代大任,正是他們不畏犧牲地踐行馬克思主義,嘔心瀝血地宣傳其先進思想,才使中華民族在各方面條件都十分落后的情況下力挽狂瀾,用鮮血構筑起中華民族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用生命鑄就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氣節。黨和國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現在我們要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動力學好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樹立起振興中華的偉大理想,實現自我價值,建設美好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