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審計的薪火傳承:從瑞金到未來的責任與使命
這次的瑞金之行,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調研活動,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思想的升華。作為一名審計學專業的大一學生,能夠親身走進這片紅色土地,感受革命先烈的奮斗精神,尤其是深入了解紅色審計的歷史,讓我對審計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我們參觀了葉坪、紅井、二蘇大等革命圣地,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中央審計委員會舊址。說實話,去之前我對這個地方并沒有太多的想象,甚至覺得它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紀念館,陳列著一些歷史文物和資料。然而,當我真正站在舊址前時,內心的震撼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中央審計委員會在蘇區革命時期的地位與中央人民委員會相當,這讓我深刻感受到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瑞金的審計委員會是第一個國家級別的審計委員會,可以說是新中國國家審計的發源地。它突破了原有財審合一的局限,標志著審計工作的獨立自主,這在審計發展歷史上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走進舊址,我發現它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種莊嚴肅穆,反而顯得非常親民。它自然地融入了旁邊的村落,給人一種生動而真實的感覺。講解員告訴我們,當時瑞金蘇維埃政府在多處設立了控告箱,目的是為了聽取人民的真實想法和親身經歷。中央審計委員會的工作離不開群眾的支持與配合,群眾的舉報使得審計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為肅貪倡廉運動做出了極大貢獻。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審計工作不僅僅是數字和報表的核對,更是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審計工作的群眾性和人民性,是它能夠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
在參觀過程中,阮嘯仙等紅色審計先烈的事跡讓我深受感動。審計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層層阻力和困難,但審計先烈們不畏強暴,一絲不茍,以認真嚴謹的態度糾正了財政錯誤,推動了節省運動的發展,為革命事業作出了極大貢獻。尤其是阮嘯仙同志,作為中央審計委員會的第一任主任,他為了審計事業不顧自身安危,嘔心瀝血,提出了對審計人員的“六不準”原則,在艱苦的條件下與腐化分子作斗爭,最終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的事跡讓我深刻感受到,審計工作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審計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更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這次參訪讓我對審計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審計不僅僅是數字的核對和報表的審查,它更是一種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態度。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是它能夠發揮作用的關鍵。而審計先烈們的奮斗精神,更是我們這一代審計人應該學習和傳承的寶貴財富。他們的群眾性和斗爭性讓我深受觸動,尤其是他們在艱苦條件下依然堅持原則、不畏強暴的精神,讓我深刻體會到審計工作的神圣和偉大。
通過這次調研,我更加堅定了自己選擇審計學專業的信念。審計工作不僅僅是一份職業,它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作為一名審計學專業的學生,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我們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傳承紅色審計精神,將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發揚光大。審計先烈們的事跡雖然已經淹沒在歷史的塵煙中,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這次調研的順利進行,離不開瑞金審計局各位領導以及學校學院各位領導的大力支持。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才能順利完成這次調研活動。對此,我深感感激。在接下來的實踐活動中,我將以一顆感恩和感動的心繼續前行,努力將這次調研的收獲轉化為實際行動,為未來的審計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的來說,這次瑞金之行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對審計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審計工作雖然充滿挑戰,但它也是一份充滿意義和價值的職業。我希望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像審計先烈們一樣,始終保持對審計工作的熱情和信念,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周可妍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審計(天衡)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