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記憶,傳承審計精神
在這個寒假,我作為一名大一審計專業的學生,有幸參與了學校組織的紅色專項活動。這次活動,我所在的小組以董必武、彭雪峰、王平等審計先輩的事跡為主題,通過參觀紀念館、采訪路人和專業講解員等方式,深入了解了他們的紅色審計革命歷程和精神內涵。這次調研不僅讓我對紅色審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自身專業和責任有了新的思考。
一、調研過程:追尋紅色記憶
1. 紀念館參觀:觸摸歷史的溫度
我們首先前往董必武紀念館、彭雪峰紀念館和王平將軍紀念館。紀念館內陳列的文物、照片和文獻資料讓我直觀地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奮斗歷程。董必武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他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彭雪峰同志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事跡讓我感受到革命者的無私奉獻;王平將軍則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展現了革命者的風采。
通過參觀紀念館,我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們在艱苦環境中堅持信念、為國家和人民奮斗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紅色文化的精髓,也是審計人應當學習和傳承的寶貴財富。
2. 路人采訪:傾聽群眾的聲音
在紀念館外,我們隨機采訪了一些前來參觀的群眾。他們中有老人、學生和普通市民,大家對革命先輩的事跡都充滿敬意。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說:“董必武同志一生清廉,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另一位大學生表示:“彭雪峰同志的故事讓我明白,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通過這些采訪,我發現革命精神在當代社會依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群眾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讓我更加堅定了傳承紅色精神的責任感。
3. 專業講解員采訪:深入挖掘紅色審計內涵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革命先輩的事跡及其與審計工作的聯系,我們專門采訪了紀念館的專業講解員。講解員向我們介紹了董必武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參與財經工作的事跡。董必武同志不僅是革命家,還是一位優秀的經濟工作者。他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主持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為中國現代審計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通過這次采訪,我對“紅色審計”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紅色審計”不僅僅是對革命先輩審計工作的繼承,更是對他們在艱苦環境中堅持原則、清正廉潔精神的傳承。
二、對紅色審計的思考
1. 紅色審計的核心內涵
通過這次調研,我認識到“紅色審計”不僅僅是一個專業術語,更是一種精神象征。它代表著革命先輩們在審計工作中堅持原則、清正廉潔、服務人民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審計工作的靈魂,也是新時代審計人應當繼承和發揚的寶貴財富。
2. 紅色審計與現代審計的結合
在現代審計工作中,“紅色審計”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審計工作面臨著更多復雜的問題和挑戰。如何在新時代踐行“紅色審計”精神?我認為,首先要堅持原則,做到客觀公正;其次要清正廉潔,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最后要服務人民,關注民生問題。
三、調研不足與反思
1. 調研時間與深度的限制
由于寒假時間較短,我們在每個紀念館的調研時間有限,未能對某些細節進行更深入的挖掘。例如,董必武同志在財經工作中的具體貢獻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 樣本量與代表性不足
在路人采訪環節,我們的樣本量較小,且集中在紀念館附近區域。這可能導致調研結果的代表性不足。未來可以嘗試擴大調研范圍,增加樣本數量。
3.專業知識儲備不足
作為一名大一新生,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還不夠豐富。例如,在采訪專業講解員時,我對某些財經政策的具體內容不夠了解。這提醒我需要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今后的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四、啟示與展望
1. 對專業認知的啟示
這次調研讓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審計專業的社會價值和歷史使命。審計不僅是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更是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我希望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夠將專業知識與紅色精神相結合,成為一名既有專業素養又有社會責任感的審計人。
2. 對社會責任的啟示
通過這次調研,我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們為國家和人民奮斗的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他們的事跡,更要將這種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清正廉潔的理念,在學習中培養嚴謹認真的態度。
3. 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這次調研讓我對未來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我希望能夠在大學期間多參與類似的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語
這次紅色專項活動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對董必武、彭雪峰、王平等革命先輩事跡的調研,我不僅加深了對紅色審計的理解,也對自己的專業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未來,我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傳承紅色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邵曉曉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審計(天衡)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