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潤丹心,濟水揚帆”春暉孫家衛支教隊十八日日記
每逢集市,前往支教地的車輛上人會更多些,老人們推著小車,笑呵呵地交談,我特意早起,融入這股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到站了,雨過天晴,小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新鮮的瓜果、蔬菜、海鮮等琳瑯滿目,燒餅鋪中傳來撲鼻的香;令人心酸的是一路上碰到兩個人在乞討,殘缺的身體、呆滯的面龐,我心中不忍,馬上捐錢,獻出綿薄之力。“一村一市一滋味,見食見人見江湖。”從凡塵煙火里,可窺見人世百態。
挑選完畢,我拎著零食蔬果等向教室走去。風吹樹動,一只大黃狗趴在樹蔭下小憩,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孩子們好奇而純凈的眼睛上。我將買的東西放在桌上,孩子們一擁而上挑選想要的東西,嘻嘻哈哈地沖我道謝,經過一個多星期,我們之間已非常熟絡。
課堂上,我嘗試著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化成生活中常見的小故事,看著孩子們漸漸明亮起來的眼神,我的心中也充滿了成就感。每當有孩子答對問題,我便給予一張小小的貼紙作為獎勵。那些色彩斑斕的貼紙似乎具有魔力,孩子們的積極性因此大大提高,紛紛舉手搶答。貼紙雖小,卻成了他們驕傲的勛章,也成為了我們之間溫馨的聯結。不知不覺,這已經是最后一節數學課了,望著孩子們奮筆疾書的模樣,不舍涌上心頭…
下午的一節語文課讓我印象深刻。課程是《變形記》,老師提出的問題讓每個孩子都陷入了沉思:“如果你可以變成任何人或物,你想變成什么?為什么?”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想變為鳥在天空翱翔,有的想變成花朵散發芬芳,還有的孩子希望能變成老師,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他們的想法讓我感動,這些純真的夢想和樸素的愿望,都是他們心靈的寫照。
七月的孫家衛,熱烈而充滿活力。這里的天空更藍,星星更亮,孩子們的笑臉也更加燦爛。支教生活雖然充滿挑戰,但每當我看到孩子們渴望學習的眼神,聽到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提問,我便深深地覺得,這一路的艱辛都是值得的。走在路上,看到日落跌入麥田,在這片淳樸的土地上,我找到了教育最初的意義,也看到了年少時的自己。
惠特曼曾寫道:“自我、生命這些問題總在不停出現,毫無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城市充斥著愚昧,生活在其中有什么意義,答案是,因為你的存在,偉大的戲劇在繼續,因為你可以奉獻一首詩,你的詩是什么。”青春多迷茫,但支教生活為我譜寫了一段充滿希望的日子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