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二十大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吃苦耐勞、拼搏奮斗的精神,引導大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河南科技大學機電青協于6月19日在七號教學樓召開會議,旨在讓全體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了解本次“風吹半夏,晗芒義教”社會實踐活動的任務安排。
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青協負責人王斌在會議中為團隊成員講述了本次任務安排,其中主要包括教學服務對象、教學方向、成員分組及課堂內容安排。
本次的教學對象主要是澗西區安徽路小學的同學。本次“風吹半夏,晗芒義教”社會實踐團隊秉承著“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將科普教育融入到傳統文化的教育中,設立了相關課程。課程中的德育方面的“科學家背后的傳統精神”,智育方面的“非遺背后的科學原理”“傳統玩具背后的機械原理”,體育方面的“太極拳”“五禽戲”,美育方面的“鑒賞中華詩詞和藝術之美”,勞育方面的“傳統手工課”課程等都是將科普融入傳統文化這一特色的體現。會上隊員們也表示他們將以探索者的身份來深剖傳統文化及其背后的科學,尊重傳統文化,并以嚴謹的態度來講解科學。
在分組上則仍然沿用以前的“以老帶新”的方式,讓有經驗的隊員負責帶領沒有經驗的隊員,大家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對小學同學們的教學任務。隊員們在聽到這些有趣的課程后,紛紛表示原本就激動的他們更加迫切地想要開始這一段教學之旅了,期待著和小學同學們的相遇。
在課程安排和課堂內容設計方面,本次將仍采用正常的上下午課堂時間,在教學設計上,隊員們的安排除了傳統的寫教案,制作教學ppt的工作之外,每節課將會有兩名實踐團隊隊員參與到課堂當中,其中一人在前面講解各種知識,另一名隊員則以學生的視角來聽講,來感受課堂上節奏的快慢和同學們對課堂上難點、疑點的理解程度,解答同學們的困惑,并負責進行課堂記錄和課后總結。這種新型的課堂設計不同于往日一個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教學模式,它能更好地掌握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吸收情況,并且能夠更好地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從而解決它們。當王斌提及任務量可能會很大時,隊員們也紛紛表示他們熱愛社會實踐,再大的困難他們也能跨過去。
最后王斌在會議上也提到了安全問題,隊員也都聚精會神地聽講,不敢忽視這一重要的問題。隊員們對于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并對突發情況進行預演,來保證在遇到這種問題時有足夠的實施方案。
一個優秀的社會實踐團隊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充足的準備。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風吹半夏,晗芒義教”社會實踐團隊在召開本次會議時展現了他們充分的準備,明確的目標。新型的教學模式也展現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在會議中隊員們充滿激情,充滿志氣,積極討論社會實踐的實施方案,展現出了當代大學生所需要的努力奮斗,積極奉獻的精神。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的重要途經,也正是大學生施展自己抱負的舞臺。習總書記在二十大中指出“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也能夠找到更好的自我。期待“風吹半夏,晗芒義教”實踐團隊在之后社會實踐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