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碭山社會實踐心得
在這個寒假里,我加入到我們的“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中,和團隊成員一起展開了關于鄉村振興視角下快遞包裝垃圾現狀及路徑優化問題的實地調研。在此過程中,我再次體會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也在走訪調查和團隊討論的過程中倍感充實。
1月15日,我們團隊就確定了這次的調查主題是關于快遞包裝垃圾處理現狀和路徑優化,調查的地點選在安徽宿州碭山縣土山社區以及周邊的快遞單位。在此之前,我們聆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尤其關注到生態文明的戰略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聽完報告后,我感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意義重大,并且對這一次社會實踐的目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作為一名走訪者以及宣傳調研者,我第一次感覺到視角變化的重要性。曾經親手拆過的快遞包裝盒和快遞站門口的宣傳標識于我而言都有了非凡的意義。是的,我開始關注它們,關注它們的材質形狀、關注它們的分揀物流、關注它們的最終去向。
我在一戶社區居民的家中見到了大量儲存下來的快遞紙箱。“沒什么用,差不多都要扔掉。”“占空間很大,找不到好的利用方式。”居民們的想法我同樣感同身受,作為一名熱愛網購的大學生,對于快遞包裝的處理,我也同樣做的不到位。這也是我們此次社會實踐的目標之一,那就是向社區居民宣傳快遞垃圾污染的危害同時宣傳綠色環保的政策,在此之前,團隊成員通過動手實踐以及網絡調研的方式,尋找了很多快遞包裝二次回收利用的好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向群眾征詢了對“共享快遞盒”的意見,不少居民也表示了對相關政策的支持。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我們對快遞相關的從業人員也進行了采訪,倉儲管理人員向他們了解其所在快遞公司是否已經具有完備的快遞垃圾處理監管制度,快遞從業人員認為快遞包裹數量將會呈現增多趨勢,即快遞包裹所帶來的浪費、污染等情況將會更加嚴重。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許多變革和挑戰,實現生態文明的目標需要“三位一體、八方共助”,而作為社會實踐者的我們,更要勇于挑戰、關注社會,將個人的進步與鄉村振興緊密聯系在一起,推動建設更美鄉村。
- 關愛孤寡老人,共建文明新余
- 實踐隊隊員在過年后進行了一次走訪調查,發現村中孤寡老人還是很多,于是展開了實踐活動
- 02-02 關注:14
- 寒冬送溫暖 社區環保行
- 新春佳節之際,群眾都處在喜氣洋洋的氛圍當中。雖然少不了走親訪友其樂融融的畫面,但來往的人群難免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 02-01 關注:2
- 習文化經典 奏文化樂章
- 近些年,國潮席卷市場。從故宮文創“華飾等風來”,以古畫創作為靈感,借傳統元素體現衣著服飾的藝術美;到科幻新作《流浪地球》,用宇
- 02-01 關注:17
- 數字展藏新風,文化底蘊傳承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中明確提到,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
- 02-01 關注:18
- 邂逅今朝 文化不遺
- 在這個以碎片化為主導的時代,人們生活節奏快,很難靜下心來琢磨名典古籍,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所以要想有效傳播傳統文化,傳播方式就要
- 02-01 關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