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并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周口師范學院文學院組織暑期“三下鄉”沿黃社會實踐團對沿黃流域不同城市、不同區域進行尋訪實踐。2022年8月10日,文學院沿黃實踐團此次動身前往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這里是黃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有著治理黃河關鍵性的工程——小浪底水庫。水庫定期泄洪排沙,防水時氣勢恢宏,波濤洶涌,我們慢走慢感受著黃河的柔情、奔涌、威猛……不過這一路走來,令我感觸最深刻的還是黃河流域環境的巨大變化。

我們采訪了當地的居民,他們無一不認為黃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位阿姨更是直言:“古言‘黃河清,圣人出’,小時候只以為是一句空話,沒想到現在在習主席的帶領下,我們真的看到了黃河清的樣子,真是托了習主席的福,托了共產黨的福!”其他居民口中也都是連連稱贊黨的優秀領導。誠然,近幾年來黃河的環境變化是顯而易見的。由之前的過度用水、黃河斷流,到如今水量充沛、翻滾奔騰;從之前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到如今森林茂密、水質清優。我們一路走來,看到黃河河道兩岸重現生機,眾多兩棲動物和鳥類肆意活動,那隨風起的水面也顯得波光粼粼。
而黃河發生的這一系列變化都離不開黨在十八大上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治黃實踐者們傳承先賢們治理黃河的成功經驗和理論,不斷豐富治黃方略,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惠民黃河河務局干部王連民,真抓實干敢為人先,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治黃科技工作者張金良,用科技力量守護黃河安瀾,實現黃河高質量發展。正是有這些實干者對黃河治理的負責認真,黃河流域的環境治理和百姓生活水平才有了極大程度的提升,我們才能從這一路上采訪到的每一位居民口中聽到他們對黨和國家毫不吝嗇的夸贊,也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那種由心底溢出來的幸福與開心。
以前的黃河半碗黃沙半碗水,如今的黃河一杯全是水。我們站在河岸邊,雖不再見“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的飛石之景,卻能感受到黃河磅礴氣勢依舊。這次的實踐活動正好趕上了黃河小浪底排沙,滾滾黃河水,如有千軍萬馬之勢,咆哮著直向下游沖去,波瀾壯闊、震撼人心,站在黃河邊,望著這條浩浩蕩蕩長流不息的大河,我們每一位成員都切實體會到了詩仙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所描繪出的恢弘氣勢。唯國重力之治,幸得見此幕。
黃河代表的遠遠不止是一條河流,她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的見證,是中國人民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寫照,是一份獨特的精神寄托,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情感。從見到黃河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她深深地吸引了,我不能用任何語言來形容當時的心情,在那一刻我好像真正明白了“黃河寧,天下平”這句簡單而有分量的民間歌謠的意義。保護黃河就是保護我們的國家精神,在這個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絕不是與此毫無干系的陌生人,而是每一步的宣傳者、踐行者和監督者。
參與了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黃河的重要地位以及黃河治理的重要性,明白要實現黃河長治久安,我們還需要不斷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時我也被黃河的氣勢所震撼,被當地村民的熱情純樸所感動。我也十分慶幸投身到了這次的沿黃社會實踐活動中,在這段旅途中,我恍然間幻作了這廣袤山川間的一花一草,陶醉在黃河母親那純凈而又溫暖的懷抱里,感受著這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